第03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2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内蒙古:培育贫困农牧民“造血”能力
记者陈力、通讯员高凤义

本报讯 记者陈力、通讯员高凤义报道:内蒙古巴林左旗四方城村的肉羊,正成为许多家庭脱贫的“金羊”。两年前,村两委班子决定将126万元扶贫资金作为风险抵押保证金存入中国农业银行巴林左旗支行,争取支行为当地养殖肉羊的贫困户发放贷款700万元,支持发展肉羊产业。如今,全村肉羊存栏由两年前的6000只猛增到4万只,养羊贫困户每户纯收入达2万元以上。内蒙古这个“金融杠杆式扶贫”第一村的成功经验,开始在全区57个扶贫开发重点旗县3300个村庄推广。

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办与农行内蒙古分行联手实施的“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由此发端。2013年底,自治区政府出台方案,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自愿、部门服务的原则开始项目运作。其中,财政扶贫资金主要用于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农业银行按照担保补偿金总额的10倍左右放大贷款额度,从2013年起连续5年安排县域扶贫专项投放,5年累计投放不低于500亿元。

科左中旗毛都嘎查贫困户白永亮生活拮据,过去扶贫款常被债主索去,分下来的羊常被吃掉,因为是无偿的,也就不觉得心疼,最后想贷款也贷不到。后来,通过5户联保,他申请扶贫贷款5万元,购置了5头基础母牛,第二年增为10头,增收3万元。在科左中旗这样的重点开发旗县,按照“联保联贷、以富带贫、共同发展”的原则,内蒙古推行了无抵押、无担保的互助联保模式,或3户信用户带2户贫困户,或2户信用户带1户贫困户,互相担保、互相监督、共担风险、共同致富,形成大户带小户、富户帮穷户的共同富裕局面。

“实现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突破,既要‘输血’,更要‘造血’。”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刘忠诚认为,只有发挥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金融信贷资金用于扶贫,才能更好地培育贫困农牧民自我发展能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