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绿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2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态金融为何重要
曹明弟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环境保护工作者运用法律、行政等手段,还需要努力引入金融工具,通过金融杠杆作用撬动更多资金进入环境保护、生态修复领域。金融系统应加快转型,让金融系统对环境更加友好,让环境友好型的产业有利可图,“融金助绿,点绿成金”。

生态金融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生态金融指金融活动中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把与生态环境相关的潜在成本、收益、风险、回报纳入投融资决策中,通过对经济资源的引导,促进经济、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

目前生态金融还是新生事物,很多方面的工作尚未到位,但作为一种政府与民意合力的大方向,生态金融是市场可以预期的一种必然。生态金融可以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通过绿色信贷、绿色担保、生态信托、环境保险、排污权交易和生态补偿等多种金融工具,发挥金融杠杆作用,提供与生态经济发展相匹配的金融供给,积极发展生态经济,提高生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另外,生态金融还是加快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的必然选择。由于政府很难满足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方面的人、财、物投入需求,但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子孙万代,必须尽早、尽快、尽可能好地实施,就必然要求发挥生态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实施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为资源环境、生态建设等领域引入更多资本,将最新、最先进的环境管理理念和生态治理技术应用于生态环境建设中,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的效率和水平。

就以PPP模式为例,中央和各级政府在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中鼓励推行PPP模式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数量由2002年的537座增加到2012年的3340座,污水处理率由2002年的40.0%提高到2012年的87.3%;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2002年的54.2%提高到2012年的84.8%,大中型城市基本做到了污水垃圾处理全覆盖。

从宏观层面来看,生态金融是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式。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新常态,生态金融成为经济的新亮点。大力发展生态金融产业,将生态环保理念充分应用到金融领域,引导企业从单纯寻求经济效益向环境社会效益转变,从源头上治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有助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据银监会统计,截至2013年年末中国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项目贷款余额5.2万亿元,绿色信贷支持的项目预计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8671万吨、节水4380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7902万吨。

从金融机构自身来说,生态金融也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最近几年来,我国金融机构在服务领域、业务结构等方面寻求转型,生态金融成为金融机构的业务蓝海,不仅优化其资产结构,而且还能防范化解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成为金融机构新的利润增长点,也为其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机会。

一些银行在开展生态金融业务方面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比如招商银行积极开展排污权抵押贷款、节能收益质押贷款、绿色设备卖方信贷等创新产品。

当然,推动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改善,光靠金融是不够的,还需要综合利用法律、行政、技术、标准等手段综合实施。在这种预期之下,市场资金也会相应地流入治污行业。

可以期待,在建设生态文明的东风到来之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法规、政策、标准出台,限制污染,鼓励可持续发展。生态金融必须、必定大有可为,发挥其对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共赢”的核心资源配置作用。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