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读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机制 精准扶贫
上图 陕西省吴堡县开展扶贫互助社建设,为贫困农户提供互助资金。图为农户利用扶贫互助资金发展养殖业。 李 晖摄

上图 1月26日,山东无棣县张郭桥村齐鑫种植食用菌合作社村民正在采摘蘑菇。2014年以来,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与该村对口帮扶,新建2000多平方米高标准食用菌大棚,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本报记者 李树贵摄 右图 近年来,江西省广昌县创新工作机制,大力推行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型贷款模式,帮助贫困群众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图为该县赤水镇回辛村兰氏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农户正在饲喂肉牛犊。 本报记者 李树贵摄

编者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扶贫资金和项目投向不精准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必须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些读者结合自己当地实践认为,金融扶贫是帮助贫困农户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手段,应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提高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的精准度。

降低贫困户信贷门槛

贫困农户之所以融资困难,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无法达到传统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比如,传统金融机构需要贷款客户有完整的财务报表,有合格的抵押物或担保人等,因为这样可以降低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和运营成本。而贫困农户需要的单笔贷款额度很小,又缺乏财务报表及合格的抵押物,也很难找到公职人员为他们提供担保。因此,在贫困农户和金融机构之间,似乎横亘着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要解决贫困农户贷款门槛问题,一是给贫困农户增信,使贫困农户能进入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比如由政府出面建立担保基金或担保公司,鼓励公职人员或致富带头人为贫困户提供担保,提供贷款贴息,为金融机构建立风险补偿金或奖励基金,协助金融机构对贫困农户开展信用评级等工作。二是创新金融服务理念,降低服务门槛,将金融服务送到贫困农户的家门口。如一些社团组织在贫困地区发起设立公益性小贷机构,以及各级扶贫部门支持贫困村设立村级互助资金等。

金融扶贫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必须从提高贫困农户的贷款能力和降低金融服务的准入门槛这两个方面同时发力,才能推进金融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帮助更多农户实现脱贫致富。

(中国扶贫发展中心特聘专家 刘冬文)

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贫困农户要发展,往往因缺乏担保抵押资产难以获得银行贷款。我们广西田东县通过建立信用体系,以扶贫小额信用贷款解决贫困农户发展生产资金难题,实现了信用评级与精准扶贫的“联姻”。

一是整合信息资源,建立扶贫信用信息系统。把全县农户家庭收入等经济指标和道德品质、社邻关系等社会信息一并录入扶贫信息系统,再与民主评议结合起来,精确识别贫困户,实现扶贫小额信贷的精准定位。二是开展信用评级,发放扶贫小额贷款。加强政府引导,建立贴息和风险分担机制。在地方特色产业带动下,贫困户通过增强经济实力、累积信用记录来提高信用等级和贷款额度,逐步形成农村信用体系和扶贫攻坚开发的良性促进机制。

当前,在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很多现实问题,比如农户信息采集难度较大,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有待提升,扶贫信贷针对性不强;金融机构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盈利性不强,内生动力不足,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审批权限上收,县级支行很少开展小额信贷业务。

针对这些问题,首先,要强化农村信用信息基础建设。建立统一的农村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进各部门信用信息的交换与共享,降低工作成本。其次,要建立科学的动态的信用评级机制。再次,要充分激发金融机构的信用建设积极性。鼓励奖励县域涉农金融机构业务下沉,加大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小额信贷投放力度。同时,设立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风险补偿基金,形成“信用+担保+保险+风险补偿”联动机制,全方位保障贫困户融资需求。

(广西田东县委书记 王 军)

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贫困农村生产力水平不高、经济基础脆弱,农村生产经营者信誉等级低,成为制约农村脱贫的一大瓶颈,必须加快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首先,政府要为农村金融服务创造条件。可利用现有资源,通过互助资金、保险保障等手段,有效提高农户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进而增强经济实力和发展能力,提高信誉等级和还款能力,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

其次,多方通力合作,为扶贫小额保险增添保障。2011年,四川省旺苍县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合作,启动了农村扶贫小额保险工作,在18个贫困村互助社开始试点。试点以来,全县发生8300多例保险赔付案件,化解了400多个家庭因意外伤害死亡返贫的风险。

再次,创新担保方式,让互助社成为金融部门的“零售商”。2009年,为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切实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旺苍县龙凤乡锦旗村开展试点,由财政向试点互助社提供担保资金,信用社按担保资金的一倍向试点互助社授信,在授信额度内,社员按照互助资金操作模式和流程在互助社进行借还款。既解决了社员资金需求增加而互助社资金不足的矛盾,又解决了金融部门扶持“三农”因信息不对称、贷款成本高的难题,实现了社员、互助社、金融机构相融互促。

(四川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 刘维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