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
吴坚,黑龙江省双城市新兴镇新民村原村委会主任、农民育种专家。1992年,他成立了黑龙江省第一家民营育种科研所,致力于研究适应当地特点的高产玉米品种。2000年,主持研发的“丰禾10号”玉米新品种选育成功。截至2013年底,丰禾系列玉米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6000万亩,改变了过去黑土地种植玉米靠洋种子的历史。2014年6月5日,在为村里办事的路上,吴坚突遇车祸,不幸以身殉职,年仅61岁。
1953年出生在哈尔滨双城市的吴坚,从照片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大不少,皮肤黝黑而粗糙,眼神中透着坚毅,他的外表与名字一样质朴。就是这样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知青,却改写了黑土地没有自育优良玉米新品种的历史。
执著追求 潜心育种
“逆风可扬帆,坎坷路可走。蹉跎三十年,只为理想求。”这是我们在吴坚的日记里找到的一首小诗,吴坚的家人告诉我们,这是他20多年前写下的,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让我们暂且把时间的指针拨回至2000年,当时吴坚主持研发的“丰禾10号”玉米新品种选育成功,正式通过了黑龙江省有关部门的审定,并大面积推广种植,从而填补了黑龙江玉米种植历史上第一积温带没有自己当家品种和没有高赖氨酸品种的两项空白。面对鉴定结果,吴坚脸上没有一丝喜悦的笑容,而是默默地回到自己房间,任泪水肆意地流淌。
往事一幕幕,如同电影一样在眼前闪回,将他的思绪带回到16岁。那年初中毕业的吴坚回乡当了知青,每天10多个小时的艰辛劳作得到的回报仅仅两三角钱,弄不好一年下来还要欠生产队的账。双城地区主要生产农作物是玉米,但是亩产不过200公斤。即便这样的低产种子还需要靠外地调拨。年轻的吴坚常常不禁遐想,能不能研究出一个适应当地特点的高产玉米品种,让自己和乡亲们少挨点累、多收点粮、多挣点钱。
当年与吴坚在一个生产队的知青告诉我们,他们每天只有白天劳动时能看见吴坚,起床和睡觉根本见不到他。吴坚去哪儿了?成了当年大家谜一样的话题。后来,他们跟踪几次之后,明白了其中的奥秘:每天天不亮,吴坚就到地里查看苗情,记下育种生长记录。晚上骑车十几里去县里的夜大补习文化知识。两年时间下来,仅育种生长记录就写满了50多个笔记本。
1992年,当吴坚成立了黑龙江省第一家民营育种科研所时,他给自己将来培育的玉米品种起名为“丰禾”,他希望自己的父老乡亲能够用上摆脱贫困、丰收致富的新品种。为了这个目标,他变卖家产在南方开辟了繁育基地。为了节省开支,连几分钱一个的硫酸纸袋都捡别人用过的,亲友们见到他最常吃的饭就是大饼子就着咸菜喝口水。
吴坚生前谈到他走上育种这条路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当知青的经历让我明白,搞农业增产增收没有优良品种是不行的,只靠外来种子种自家的地也是不行的!
舍财千万 惠及万民
一般人认为,吴坚在研究出新品种之后完全可以将专利权卖出,或者引入外来投资者对研究所重组,这样可以带来不菲的收益。
面对纷至沓来的国内外种子公司送上的报价单,吴坚也曾怦然心动,毕竟这些年来他为了培育新品种早已债台高筑,入不敷出。亲朋好友也纷纷前来劝他,一个普通农民奋斗了30年,如今得到近千万元的回报也算值了。
正当吴坚准备与一家种子公司洽谈合作意向时,当时双城市主管农业的副书记支殿奎来到吴坚家中,他诚恳地对吴坚说:“老吴,咱这片黑土地能有个适合自己的好品种不容易啊,虽然卖不卖都是你的权利,但是咱黑土地需要它,老百姓需要它啊!”
咱黑土地需要它!刹那间,吴坚的泪水夺眶而出,他想到了当年冒着风险支持他搞实验的大队书记;想到了那些不计报酬给他传道授业的专家教授;想到了那些省吃俭用支持他搞育种的亲友们……他坚定地对支殿奎说:“啥也别说了,‘丰禾10号’是属于咱这片黑土地的,哪儿都不会去!”
亲朋好友上门劝他,他却犟得像头牛,任你怎么说就是不改变初衷。同时,吴坚还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只要是适合“丰禾10号”种植的地区,他就以优惠价格供应种子。这一举动让业内同行吃惊不小,因为优惠后的价格比国外同类种子价格低了近一半!推广后这笔账是什么概念呢?很多人也许不知道,截止到2013年底,丰禾系列玉米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6000万亩,为农民省下了50多亿元买种子的钱,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
数十年奋斗在育种第一线的吴坚,养成了谨言慎行的习惯。他不喜欢当官,组织上两次拟提拔他为副市级领导,他都婉言谢绝。他不爱接受采访和作报告,总说荣誉属于团队,成果属于国家,实惠属于农民。
有为村官 造福家乡
吴坚做人做事颇有些与众不同。“原来的新民村,没有一条像样的路,菜种好了烂在地里卖不出去,村民变着法儿地和村干部对着干。”说起2008年以前的新民村,白玉新直摇头,他当时和许多村民一样,期盼村里来一个好带头人。
2008年9月20日,吴坚被选为村委会主任。上任当天,就有十几个村民反映村里垃圾堆放等问题,给了吴坚一个“下马威”。
吴坚站在村子西南角,眼前树林子里堆着的垃圾散发着恶臭,当时虽然已是九月下旬,蚊蝇依然到处乱飞。其他村干部劝他回去,吴坚执意绕着垃圾堆走一圈,心里盘算着一项大工程——建文化广场。
听说村里要建文化广场,位置就在堆放垃圾的小树林那儿,村民们有的观望,有的冷嘲热讽。工程预算虽一再压缩,但起码也要80万元!这80万元早已被一些人惦记上了。
有人开始拉关系托熟人找到吴坚,许诺按照比例给予他回扣,又放出狠话说,如果不答应,就让他在村里站不住脚!
“工程必须招标,这是国家的规定,谁也不能例外!”吴坚在村委会上说。村里硬是顶着压力,使工程顺利完成招标。
在吴坚的管理下,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2009年国庆节,新民村的文化广场投入使用,村民们自发地放起鞭炮。
“有困难,找吴坚!”这是新民村村民最常说的一句话。这既不是赞美的口号,也不是夸张的形容,而是新民村村民通过6年多的朝夕相处总结出来的发自肺腑的一句话。很多村民说,其实这句话也不完全对,因为很多时候你还没有找,他自己就来了!
贫困户高永德的房子有一面墙裂开一道口子,夏天还好说,眼看着就到冬天了,这可咋整呢?就在他为钱的事儿发愁的时候,吴坚带人来了。仔细查看房屋情况后,吴坚对高永德说:“老高,这房子得拆了,不然太危险了。钱的事儿你不用愁,村里解决。”
村民说,吴坚把自己的全部工资存在了村里,谁家有困难就拿出来帮助谁。村里的会计曾经算过一笔账,6年来,吴坚的10多万元工资不仅全部成了“救急金”,还自己搭了40多万元为村民排忧解难。
对村民大方的吴坚,对自己却十分吝啬:一部老款的国产手机,一双旧皮鞋,一件洗褪了色的夹克衫……
2011年9月,当村主任到期改选时,家人和公司的同事纷纷劝他不要继续干这个村官了,既搭精力又搭钱,老伴儿甚至说出了“如果再当村主任就离婚”这样的狠话。吴坚犹豫了。可当一封要求吴坚留任的联名信摆在他面前时,密密麻麻鲜红色的手印让他坚定了信心。
吴坚以1800多票的绝对优势连任村主任,看着无比动情的乡亲们,吴坚深深地鞠了一躬。
30年前,他也向乡亲们鞠过一次躬。
那是一个北风劲吹的冬天,新民村发生了火灾,吴坚家的3间老房未能幸免。在外的吴坚闻讯后拼命往回赶,当看到残垣断壁的老房时,吴坚很心痛。他心痛的不是房子,而是房子里的育种材料啊。他坐在地上,头深深低下,不愿再看眼前的这一幕。这时,忽然传来亲人般的呼唤:“吴坚,你的宝贝疙瘩都在这儿呢。”村民看到吴坚家起火后,最先抢出来的就是他的几袋玉米。吴坚的眼泪流了下来:“我给大家鞠躬了!”
正是这些育种材料,成为吴坚事业成功的基石,也让他对这片黑土地充满了无限深情!
有人这样形容吴坚:一部旧手机,一件旧夹克,一双旧皮鞋;一个亿万富翁,一个村主任。这样的形容看似矛盾,但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吴坚!
生前,吴坚曾概括自己干了3件事儿——干好事业、做好人、培养后代成才,令他欣慰的是这3件事儿他都干成了。
2014年6月5日,在为村里出外办事的路上,吴坚突遇车祸,不幸以身殉职,年仅61岁。吴坚去世后,在他当年为村里建成的广场上,村民们自发停止了一切娱乐活动,按照传统习俗为他守一个“头七”。
如今,吴坚长眠在新兴镇乾坤园内,那是一处高地,从那里眺望,就是吴坚为之奋斗终生的新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