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到底做对了什么?对于一心想要“国货当自强”的其他产业来说,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能让它们通往明天的道路变得更为平顺
你有没有发现,身边用国产手机的朋友变多了?除了苹果三星这样的“宇宙名牌”之外,小米、魅族、HTC、甚至还有许多闻所未闻的国产手机正在登堂入室。
几个数字可以证明这个现实并非幻觉。小米在去年“双11”促销中,一天卖了116万台;官方定价2999元的华为Mate7手机在淘宝上要加价400到600元还一机难求。在2014年6月,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达到3426.5万部,占到了当月手机总出货量的80.7%。
几家欢喜几家愁,和国产手机的风生水起相比,国际巨头们的日子却是“王小二过年”,三星在华的市场份额被小米超越,索尼干脆宣布不再针对中国市场开发新款手机,只有苹果还在一枝独秀,靠果粉们的忠心耿耿撑起台面。
国产手机到底做对了什么?对于一心想要“国货当自强”,言必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其他产业来说,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能让它们通往明天的道路变得更为平顺。
答案之一是拿出性价比的产品来应对消费者变化了的消费需求。在2014年采访“两会”时,好几位农民工代表带来的建议让人印象深刻,他们纷纷表示,希望在工厂宿舍中提供WIFI网络。这些代表告诉记者:“从找用工信息到跟家里人语音通话,再到听歌看剧,年轻一代农民工在手机上网这件事上,每个月支出基本都在百元以上。”随着智能手机的风潮向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拓展,国产手机推出了各种“便宜又大碗”的千元产品,曾有市场预测分析,千元4G手机要到2015年才能上市,但仅仅2014年,国产厂商拿出的千元4G手机就占4G手机整体市场份额的65%。
伴随着收入的增加和眼界的开阔,低线市场的消费者正在经历一场声势浩大的“消费升级”,在他们之中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潜力,传统企业往往习惯于将眼光盯牢“高大上”的北上广深,但国产手机的攻城略地证明,为三四线特别和农村地区的“小伙伴们”也同样愿意为了“价廉物美”的先进产品“买单”,谁能先赢得他们的心,谁就能为自己开拓一片“广阔新天地”。
答案之二是通过创新进行差异化竞争。低线市场之外,对于一二线大城市的消费者来说,已经开始考虑第二部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问题。记者有一位刚把三星换成国产手机的朋友所言:“其实现在从2000元到4000元的智能手机,感觉都差不多,就看你喜欢什么样子,看重什么功能。”
国产手机因此在“拼脸”上颇下了一番功夫,从金立的“全球最薄手机”到锤子的“全新图标设计”,把手机从外到内的“打扮”了起来。而从功能上来看,拿手机拍照这件事来说,后置摄像头1300万像素已是国产手机的标配,再加上电动旋转摄像头、前后翻转摄像头、仿生平行双镜头……种种创新功能目不暇接,手机厂商无非是希望靠着这点“不一样”打动消费者,“总有一款适合您”。
这两个答案看似平凡无奇,但真正想要做好却不是“吆喝几声”就能解决问题,一方面,实打实的技术创新让他们在竞争中将国际品牌抛开几个身位。国产手机厂商纷纷自主开发芯片或者与芯片厂商合作开发,无论是5模10频还是5模13频的高水平融合芯片,都是国产手机“便宜又大碗”的基础所在。
另一方面,则是“互联网思维”体现出的巨大能量。作为本土品牌,一大优势就是有条件积极和本地消费者互动,根据他们的建议对产品进行改进。2014年以来,包括华为荣耀品牌、酷派旗下的大神、从OPPO中独立的一加,诸多主打互联网渠道的手机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都充分学习了“前辈”小米,一手抓粉丝经济一手抓电商渠道,甚至开始用大数据技术来真正理解消费者,将年轻人的市场牢牢抓在手中。
在拿下国内市场之后,诸多国产手机品牌已经琢磨着“驾船出海”,到新兴市场国家一展拳脚,它们又将拿出什么“杀手锏”?未来不远,让我们拭目以待,那些“国产手机教我们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