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海洋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设“港口经济圈” 提升宁波竞争优势
本报记者 郁进东
为加快建设“港口经济圈”,宁波今年将重点谋划推进一批重大功能平台和项目,构建互联互通的海陆集疏运网络。图为宁波港正在卸货的集装箱船。 丁继敏摄

“宁波最大的资源优势是什么?就是世界级大港。”在前不久召开的宁波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浙江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奇指出,2015年宁波要以建设“港口经济圈”为引领,主动对接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等国家战略建设,提升宁波发展竞争新优势。

何为“港口经济圈”?刘奇认为,建设“港口经济圈”,不是单纯地建设港口、发展港口经济,而是要通过构建跨区域、大容量、高效率的经济要素交流网络,使宁波成为集聚配置国际贸易、港航、物流资源的战略高地。

宁波港地处“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港口立体区位组合优势明显。多年来,宁波在港口建设、临港产业、海陆运输、现代物流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进入“十二五”以来,宁波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为了在新常态下重塑城市竞争优势,宁波将目光锁定在了港口这个自身最大的资源优势上,努力实现港口辐射半径的最大化、港口功能的最大化、港口经济的最大化。

刘奇指出,“‘港口经济圈’好比一个‘同心圆’,其圈层大不大、辐射力强不强,关键看‘射线’的长度和密度。建设‘港口经济圈’,重要着力点是要扩大港口的辐射力,使宁波港成为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枢纽港,核心是要做优、做强临港产业,构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服务链紧密衔接的发展链条。”

2015年,围绕加快建设“港口经济圈”,宁波将重点谋划推进一批重大功能平台和项目。构建互联互通的海陆集疏运网络,深化与海内外港口的资本合作、经营合作,扩大港口的辐射力。

同时,强化重点领域突破发展,高水平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提升港口经济圈辐射力,推进港口综合开发利用。按照优化资源配置和效益最大化原则,提高岸线利用效率。完善港口的揽活体系,加大“无水港”布局和建设,多渠道参与沿海港口建设运营。联合国内外港口优势,组建国际港口联盟。利用信息化手段让港口经济圈内航运企业无缝对接。

倾力打造互联互通的江海陆联运服务中心,强化宁波港口基础设施支撑力。完善江海公铁联运的综合交通体系,建立共享对接的物流信息网,构建高效率的物流合作机制。

加强产业中高端合作,释放宁波港口产业带动力。产业合作是港口经济圈的重要内涵,立足宁波产业优势,瞄准圈域城市的市场需求,推进临港工业转出去,提升港航服务牵引力,打造产业合作大平台。

扩大经贸和人文交流合作,形成宁波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国际影响力。立足宁波实际,加强国际经贸、科技、教育、医疗、旅游、人文等交流合作,加大开放力度、扩宽开放领域,提升开放层次,提高国际贸易发展水平,搭建一批高层次的国家经贸合作平台。

强化改革创新,激活宁波港口经济圈协同发展新动力。把改革创新贯穿于港口经济圈建设的全过程,强化制度设计与创新,争取重点领域、关键链条、薄弱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重点推进国际贸易便利化改革,争取国际港航服务综合改革试点,深化国家跨境电子商务试点改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