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前通过手机应用程序APP获知旅游目的地相关天气、交通信息;安排行程时用手机在网上预订门票,并可刷二维码入园;游玩过程中通过景区无线网络查询攻略,与朋友分享互动……自2014年国家旅游局提出“智慧旅游年”以来,旅游变得更“聪明”了:在一些景区,游客不需要导游、地陪、代办等支持,只需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享受到更加便捷、丰富的自助服务。
但智慧旅游在推广中仍存在一些误区。记者注意到,一些地方对智慧旅游的认识还停留在术语玩味或存在攀附跟风;一些地方为智慧旅游之名所累,投入一掷千金,结果是“高射炮打蚊子”,造成极大的浪费;一些地方忙于买设备、建网站、搞系统,大多只是雷同化的重复建设。因此,只有把智慧旅游最基本的知识、理论、技术、应用等搞清楚,才能不花冤枉钱。
对此,国家旅游局近日印发的《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6年,建设一批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和智慧旅游城市,建成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网络和平台。到2020年,我国智慧旅游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智慧管理能力持续增强,大数据挖掘和智慧营销能力明显提高,移动电子商务、旅游大数据系统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等在旅游业应用更加广泛,培育若干实力雄厚的、以智慧旅游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形成系统化的智慧旅游价值链网络。
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相关建设要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体相结合。政府着力加强规划指导和政策引导,推进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企业在政府规划、政策和行业标准引导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适应游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防止政府大包大揽和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要坚持统筹协调与上下联动相结合。
智慧旅游建设的任务包括夯实智慧旅游发展信息化基础、建立完善旅游信息基础数据平台、建立游客信息服务体系、建立智慧旅游管理体系、构建智慧旅游营销体系、推动智慧旅游产业发展、加强示范标准建设、加快创新融合发展、建立景区门票预约制度、推进数据开放共享等。
业内人士指出,以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通信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旅游的组织方式,让消费者和市场主体逐渐摆脱对权威——不管是行政权威、商业权威还是专业权威的依赖,游客的个体意识日益凸显。
对于如何开展智慧旅游建设,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首先,要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比如,在景区内增设无线网络、二维码景观互动、无线导游导航系统,虚拟旅游、3D打印技术也能运用得上。其次,智慧旅游的投资者和创业者应进一步坚定对旅游、旅行和休闲市场的信心;应当从根本上意识到,大众的旅游需求和稳定增长的旅游市场才是旅游发展和产业创新生生不息的动力。
此外,智慧旅游的创业者和运营商也应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商业模式优化和日常管理的规范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