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周 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家饭菜最养人
□ 亚 文

饭菜是人性的结晶,包涵了很多难以割舍的情感。有母爱的菜品,必定养人,它不在于厨艺,而在于岁月

从小到大,我去过很多地方。欣赏美景之余,更喜欢品尝当地的美食,特别是风味小吃。那些看上去并不繁华的偏僻巷子里、抑或交通不便的贫瘠村落,往往是享受美味的绝佳处。我是个记忆丰满的人,打开记忆的仓库,里面储存最多的是美食,当然刻骨铭心的还是故乡的口音和母亲做的饭菜。

母亲农活、针线活样样拿手,那一手好厨艺惹得周边四邻的大姑娘、小媳妇好生羡慕。时至今日,漂泊在外的我们平时难得回一趟家,能亲口尝尝母亲做的饭菜已是一种奢望。我偶尔打个电话给她老人家,她总是喜滋滋地把我当成老小孩,依旧用各种好吃的诱惑我,我索性装着心领神会的样子,享受老人片刻温暖的絮语,那熟悉的菜名、母亲的味道总能勾起我温馨的回忆。

我的家乡位于苏北龙苴镇西北方向,距离镇子有五里地的葛庄。家乡的经济不是很发达,但人们很会过日子,即使是三年自然灾害闹饥荒的年代,也不曾饿死人。那年月,地瓜是当家的主食,人吃、猪牛也吃。餐餐与地瓜为伴以至于我看见地瓜,都会产生条件反射,感觉胃里直冒酸水。对地瓜,我是又爱、又恨、又怨。现在又常常感念它的好,在那贫寒的日子里,要不是地瓜果腹,说不定我早就没命了。

再穷的日子也要过下去。我家人口多劳动力又少,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那时候餐桌上很少见到鱼肉,但母亲还是想着法子尽可能让我们吃饱。母亲做的窝窝头可以说是远近有名,不仅色泽好,味道也好。她把普通的玉米和地瓜搭配上野菜,放在锅上蒸,做法看上去很简单,原料也很普通,可味道就是不一样。凡是吃过母亲做的窝窝头的人都说好吃,以至于大家争相模仿,可就是学不来。长大后我们才明白,做这些饭菜时,哪个原料先放哪个后放,火候如何,很有讲究,得用心去做。

那时候农村没有饭店,就连公社驻地也没有几家。公社的干部也很朴素,他们下乡时都是自个儿骑上半新不旧的自行车。实在太忙,误了吃饭的时辰,生产队就安排他们到农户家搭伙。搭伙的人家也不是轻易安排的,得家庭出生好、人品好,主妇手艺高,这些我母亲全够格。自从我们家成了公社干部搭伙落脚的定点户,母亲比平时更忙了,但我们几个小兄妹还是很得意,偶尔也能沾点光,从大人们吃剩的饭菜里多捞些油水。

最难熬的季节要数春天。春天里,青黄不接,很多农户经常是吃上顿就没了下顿,人们饿得两眼昏花,自然没有好心情,哪里还能感受春天的美丽。说真的,那时候饿了,看见那绿油油的麦苗都想上去啃两口。每每想到与这些相关联的往事我都会伤怀。好在那年月乡亲们实在撑不下去,还可以到公社申请一点救济粮。救济粮可是命根子。分发救济粮不是按人头,而是靠生产队评分,得分多的救济粮就多。我看到别人家领来大袋救济粮,只有眼馋的份。那天,我到大伯家玩,看到他家正在用分得的玉米粉做饼子吃,那饼子金黄色,看着也香,大伯看我想吃,将自己正在吃的饼子掰了一块给我,我没有拒绝,看我那狼吞虎咽的样子大伯心疼得泪在眼里直打转转。伯父宁可自己少吃点也不忍让我饿着,这份怜爱,怎么也不曾从我记忆里抹去。

自家的饭菜最养人,这是母亲常常挂在嘴边的话。那时这个最简单的道理我们怎么也听不进去,总觉得隔锅的饭才香。隔三岔五,你邀我请出入歌楼酒榭,逍遥那片刻的浮华,不知不觉间迷失了自己。直到有一天,感觉身体有恙,到医院检查,看到体检表上的医嘱:脂肪肝,高血压,高血脂……此时我才真真切切体会到当初母亲的忠告。

饭菜是人性的结晶,包涵了很多难以割舍的情感。有母爱的菜品,必定养人。它不在于厨艺,而在于岁月,母亲不知不觉中把人生的火候做进饭菜里,不多不少,不温不火。每每看到餐桌上的饭菜,自然想到母爱,她让浮躁的我变得平静,让如今还在巴渝的我不觉得是在远游。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