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5年1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老汉吃上了“老饭桌”
□ 本报记者 许 凌 拓兆兵

“好香啊!今晚又给我们炖肉吃呀!”原本下午6点钟才开饭,4点多钟时王玉忠老人就溜达着过来了。咋回事儿?

原来,为了让王老汉这样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五保老人、独居老人吃饱吃好,去年3月初,宁夏泾源县六盘山镇大庄村开办了“老饭桌”。

吃饭就吃饭呗,听说前不久村上与老人们还签订了协议,王玉忠的协议是老伴替他签的,他有点不放心,今天特意让村党支部书记找出来给他看看。

大庄村党支部书记王翊在两本厚厚的集子里找到有关王玉忠老人的个人材料。只见横横竖竖的表格中,除注明性别、年龄等项目外,还填满了血压、血脂、心脏等15项健康基础状况的记录。在看“就餐协议”的几项条款时,王老汉念出了声,条款条条都很规范,处处替他们考虑,“我老伴还签字按了手印?”“大爷,说明这份协议是有法律效力的!”王翊说。

为什么要签订这一纸协议呢?泾源县民政局老龄办副主任马永奇介绍,为了解决好老年人吃饭问题,泾源县投资上百万元在宁夏率先建起来35个“老饭桌”,得到百姓广泛称赞认可。

“要把好事办好不太容易。”马永奇说,随着全区各地先后办起了“老饭桌”,一些意想不到的新问题出现了,如财政及社会捐赠的部分餐费使用如何监管?就餐期间老人突发疾病如何问责?看来小小“老饭桌”牵动着大民生,它不仅是政府出一点、社会捐一点、个人拿一点保证让老人一天吃好两顿饭的问题,它后面跟着一整套管理细节的制订与完善。

为了把好事办好,泾源县没少花功夫。王翊告诉记者,今年初,泾源县制定了《老饭桌建设实施意见》,明确了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权利义务,还制定了食品安全、资金管理、信息公开等多项制度。“由于措施到位,制度到位,我村‘老饭桌’运行七八个月,运转正常无误。”

“这里真是挺不错的!越吃越愿来,越来越愿吃!出1元钱能吃得饱吃得好,吃完饭还可以在这里休息娱乐、下棋打牌、看电视赏大片,简直就是个托老所。”王玉忠老人笑呵呵地说。

泾源县县长马威虎表示,农村幸福院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平台,“老饭桌”就是一个最接地气的载体,泾源县将力争3年实现105个村全覆盖。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