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产业发展动力十足
本报记者 金 晶
图① 1月3日,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举行芦笙大赛,50多支芦笙队前来参赛。 陈沛亮摄(新华社发)
图② 中国木偶艺术剧院公司是国内首家民营企业控股的文化企业。图为中国木偶艺术剧院演出剧照。 本报记者 赵 晶摄
2015年1月1日,迎新年“中国木版年画杭州特展”在浙江省杭州西湖博物馆开幕,集中展示了河北武强、苏州桃花坞等不同风格的8种年画。图为河北武强年画博物馆的年画技师在展示传统年画的制作工艺。
新华社记者 徐 昱摄

积极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培养人才,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扶持和鼓励相关行业和产业园区、龙头企业与普通本科高校、职业院校及科研机构共同建立人才培养基地,支持符合条件的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探索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创意和设计与经营管理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快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摘自《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

激发企业创新意识。鼓励小微文化企业把握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结合、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发展趋势,催生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服务。加快培育产权、版权、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为企业提升文化创意成果转化和市场化运用水平创造条件。

——摘自《关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服务。各金融机构要增强服务意识,设立专家团队和专门的服务部门,主动向文化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对于国家重点支持的文化企业和项目,要优化简化审批流程,提高贷款审批效率。

——摘自《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

刚刚过去的2014年,对于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来说,是进入“深水区”的关键一年。这一年,80多项“啃硬骨头”的改革任务开始启动,深化改革迎难而上;这一年,文化产业利好政策频出,为深化改革腾挪空间;这一年文化企业创新探索不断,为深化改革积累经验。改革催生文化产业发展动力,改革增强文化企业实力,改革释放文化市场活力。

大幕开启,我国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在期待中起步,在“破冰”中前行,文化产业发展动力十足,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步伐不断加快。

企业实力增强

风筝、面人、泥咕咕,糖画、皮影、木板画……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演,是国内许多佳节游园活动上常备的“亮色”。在2014年新年及春节期间,这些文化精品漂洋过海到了大洋彼岸,在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打造的“天下华灯”嘉年华上,带给美国亚特兰大市市民一个大大的惊喜。46天的嘉年华,购票入园观众达到了20万人次,取得了经济效益与品牌传播的“双丰收”。

作为国内演出业的“龙头企业”,该集团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打造适合自身发展的全产业链模式,通过与专业机构合作,以成熟的商业方式运作推出《龙狮》、《武林时空》等一系列备受市场欢迎的剧目。2013年至2014年,该集团海外项目中的商演比例超过60%,贡献利润占到所有项目利润总额的80%以上,演出场次和观众总量更是占到99%以上,而集团中负责海外商业演出的中演国际运营中心只有9个人。正是这不到10人的专业团队,通过几十起项目,每年运作了5000场海外商业演出,在世界的舞台上,向1000万各国观众,很好地讲述了中国故事。该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宇认为,“想要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需要用形象准确、生动感人的方式传播出去,用市场的标尺进行衡量,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能真正实现有效传播。”

文化体制改革增强了企业实力,中外集团、凤凰传媒、SMG、中南传媒等一批骨干文化企业脱颖而出,成为文化改革发展路上的“火车头”。根据2014年12月底由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国有文化企业发展报告(2014)》统计显示,我国中央文化企业和地方国有文化企业规模和产出均实现了较快增长。截至2013年末,中央文化企业共计3087户,同比增长10.2%;资产总额6329.2亿元,同比增长15.7%;实现营业总收入3346.7亿元,同比增长18.4%。地方国有文化企业共计9072户,同比增长12.7%;资产总额16091亿元,同比增长26.3%。

市场活力激发

2014年7月,一篇充满情怀的发刊词《我心澎湃如昨》在网络和微信微博上被大量转发,也让上海报业集团旗下项目“澎湃新闻”迅速赚足了人们的眼球。澎湃新闻客户端上线一天之内即在AppStore新闻类应用中排名第二,1个月内下载量破百万,得到了市场的热议与认可。

数字背后,是上报集团对其内容、技术、平台、终端、人才、管理等方面进行的融合改革探索。无论是“澎湃新闻”的栏目小组中心制,还是“上海观察”的柔性组合采编团队,无论是改造现有新闻生产流程和发布平台,还是探索报网融合的新闻供稿方式,都是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一种尝试。而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传播方式快速迭代的当下,像上报集团这样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快融入市场、开展资本运作,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和引导力的案例不胜枚举。

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释放文化的市场活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通过持续创新让优秀的文化作品不断涌向市场,更好地惠及大众。为进一步释放和激发文化活力,作为文化主管部门的文化部也在2014年继续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文化部行政许可类项目取消和下放,原有13项行政许可项目仅保留4项,取消和下放项目比例达69.2%。

2014年,随着《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关于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关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为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政策空间,创造出更加宽松的市场环境。

资本运作活跃

2014年5月的芝加哥,在美国出版国际有限公司(简称PIL)芝加哥总部的一间会议室里,江苏教育出版社社长顾华明与PIL实际控制人韦伯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在众人的见证下,他们分别代表凤凰传媒全资子公司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和PIL公司,签署了一份交易总价款8500万美元《资产购买协议》。这次收购,是我国出版业有史以来交易规模最大的一次跨国并购,并有望在今后将孙悟空等中国经典故事向欧美市场发行。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国有文化企业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并购重组整合资源,突出主业,做大做强。我国国有文化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实力和控制力也不断得到增强。

当前,我国国有文化企业并购重组呈现出频次多、力度大、范围广的特点和趋势。2014年6月,黑龙江省出版集团投资5.95亿元认购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1.7亿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双方下一步还将开展深度股权合作。2014年7月,中国出版集团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北京新华印刷51%控股权,双方整合各自优势后将促进印刷业务从传统印刷向信息技术、创意设计、加工服务三位一体的方向扩张……

并购重组服务改革转型的积极效应也在显现。江西出版集团近年来先后完成9大并购重组项目,投入并购资金达10.8亿元,规模效益大幅提升。并购重组项目对集团发展的贡献率已达26%,2014年一季度,集团所属中文传媒的总市值、营业收入、净利润等增幅均在同类上市企业中名列前茅。又如新华文轩上市后斥资12.6亿元并购四川出版集团下属15家出版单位,实现出版发行产业链一体化经营,同时通过并购重组涉足教育、影视和音乐等领域,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和产品链。浙报传媒则通过斥资32亿元,完成对盛大杭州边锋和上海浩方的并购增发,植入互联网基因。目前其已构建起国有资本控制的自主性互联网用户平台,拥有3亿注册用户、2000多万活跃用户、1000万移动用户,对网络新业务的扩张能力明显增强。

这些国有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界的并购重组,推动了文化产业存量资产向优势国有文化企业集中,确保国有重点文化企业在相关领域的主导地位。与此同时,并购重组进一步发挥了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成为加快结构调整、提高发展效益的重要举措。未来,以并购重组为契机,国有文化企业将深化管理改革,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进一步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确保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