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 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去年我国气候属于正常年景,天气呈现——
温度偏高 雾霾增多
本报记者 杜 芳

1月9日,中国气象局发布《2014年中国气候公报》、《2013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气候公报》显示,2014年我国降水(平均降水量636毫米)接近常年(630毫米),气温偏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较2013年少,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轻,因灾造成死亡人数和受灾面积明显偏少,气象灾害偏轻,气候属于正常年景。“暖”、“霾”、“CO2”成为去年气候的3个关键词。

“暖”:全国平均气温偏高

《气候公报》显示,2014年,全国有30个省份气温较常年偏高,其中北京与天津、山东、河北一起共同创了纪录:4省市气温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高。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告诉记者,从全国来看,气温偏高也是主基调。2014年全国平均气温10.1℃,较常年偏高0.5℃,是最暖的年份之一,“除2月、8月和12月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外,其余各月均偏高。虽然全国平均气温偏高,但是2014年度极端气温事件较2013年偏少。”

温暖的气候带来充足的热量,2014年的气候对于农作物生长产生了积极影响。冬小麦生育期虽然遭遇了阶段性的干旱和干热风等灾害,但影响区域有限,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麦收期产区大部以晴好天气为主,气温偏高有利于冬小麦成熟收获。

“霾”:大气环境容量下降

2014年,“APEC蓝”一度升至微博搜索榜榜首位置,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深受雾霾天气困扰。2014年,大范围、持续性的霾过程比2013年增多,一共出现了13次。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霾日较多,分别达到61天和66天,分别比2013年偏多25天和7天。

为何霾天气多发?气象专家分析,这与大气环境容量有关。大气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统计指数,反映每平方公里大气可以承载的污染物,特别是PM2.5。这个指数不光考虑地表风,还考虑整个大气混合层通风的能力甚至“雨洗”的作用。“打个比方,如果下雨下雪,PM2.5会随着降雨沉降到地表,这个时候大气会比较干净。大气环境容量就是综合考虑类似这些因素给出的指标。”宋连春说。

《气候公报》显示,2014年,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总体偏弱,大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总体较差。冬半年(1至3月,10至12月)我国中东部平均风速为1.9米/秒,较常年偏小5%,大气环境容量下降。京津冀地区与近10年同期相比,大气环境低容量日数(56天)偏多6%。10月,华北地区有效降水日数偏少50%,强通风日数偏少40%,大气环境容量比常年同期偏低10%。由于大气环境容量持续偏低,致使大气污染物不断聚集,造成霾天气多发。

“实际上,雾霾难以扩散固然与气候条件有关,但是近年来高楼林立,城市建筑物的密集也是雾霾进一步加重的原因之一。雾霾扩散的通道减少了,原来本应该是‘风口’的地方被堵住了,大气环境容量越来越低,雾霾也就多了起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研究所副所长周凌晞认为。

“CO2”:温室气体浓度上升

在青海,我国建设了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这是北半球内陆腹部唯一大气本底观测站,其观测结果可以代表北半球中纬度内陆地区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及其变化状况。

《2013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显示,2013年青海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大气中的3种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年平均浓度分别升至397.3ppm、1886ppb和326.4ppb,创下了1990年建站以来的新高。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端义宏告诉记者,经过20多年历史观测,中国青海瓦里关站与美国夏威夷MLO站对比,温室气体1990年到2014年都是增加的趋势,表明全球二氧化碳增加有相同趋势。

气象专家认为,大气温室气体浓度逐年增高与人为排放和自然源汇的分布及变化紧密关联。通过对大气氧的丰度、二氧化碳的碳同位素等更多观测数据及模式研究结果的协同分析证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源于化石燃料燃烧和水泥生产等工业过程排放的增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