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产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应急产业“富矿”待挖
本报记者 孙 璇

“应急市场、应急产业潜力大,如今国家又开始全面推广,这对中小企业来说是利好。我们公司正在抓紧研究扩大研发及生产线,计划从小型急救包延伸到高配置救援装备。”联合华利西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邝金柱告诉记者。

让邝金柱感到兴奋的正是去年12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的《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国家计划在2020年形成应急产业体系,将根据区域突发事件特点和产业发展情况,合理布局并培育建设一批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在较短时间内将其发展成国家处置突发事件的综合性保障平台。

近年来,地震、泥石流等灾害高发,给个人及社会造成重大损失。民政部《2013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我国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近3.9亿人次受灾,因灾直接经济损失5808.4亿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民安全意识提升,社会各方对应急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应急产业也显露出极大的发展潜力。赛迪顾问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徐锟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应急产业的产值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并呈较高增长态势。应急产业对上下游产业及相关产业带动力强,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应急通信、装备、材料、医药、轻工等10多个领域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经估算,2013年全国安全应急、应急装备等领域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值达到近万亿元规模。事实上,应急不仅包括事后应急,更重要的是事前预防。那么,应急产业发展具体包含哪些方向?这座富矿该如何挖掘?

长期研究应急产业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魏际刚解释说,“应急产业涵盖面广,包括备灾活动中的物流、仓储专业公司;传播安全生产管理专业技能的培训公司;与灾害防御及救援相关的信息处理与技术服务公司;救援技术研发公司和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建立的特种救援产品制造公司等等。”他认为,以上领域都将是资金投入的方向。

在我国,“应急”往往是相关单位抽调人员组织进行,既缺乏专业知识与技术,又缺乏装备。“应急产业化发展,有利于改变由政府包办的倾向。而向专业化、社会化的应急服务转变,会使政府与社会力量相互补充,形成更加缜密的应急保障体系。”魏际刚说。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应急产业项目及平台已开始进行探索。成立于2011年的中国安全应急产业网是一个安全应急产业B2B、O2O融合性电子商务平台,经营安全应急产品交易流通、金融服务、产业服务等业务。该网站副总经理杨建宝告诉记者,“目前网站交易量有所上升。我们十分看好安全应急产业的未来。”

虽然潜力很大,但目前尚不成熟。“我国应急产业起步晚,已建成的应急专网基本都是采用国外标准,部分关键技术产品依赖进口,支撑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亟待突破。同时,全民针对公共安全的消费需求不强,都成为下一步应急产业发展的瓶颈。”徐锟说。

魏际刚认为,应急产业要更好发展,应做到“三个坚持”。首先,坚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鼓励和引导应急企业和上下游相关主体良好合作,有效集成,优化产业链。其次,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相结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增强集成创新和联合攻关,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再次,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领域跨越发展相结合。要统筹规划、系统布局,明确发展时序,促进协调发展。大力培育应急产业集群,促进优势区域率先发展。

徐锟还认为,“未来我国应引导更多社会资源进入应急产业领域,支持企业发展,培育大型企业集团,以实实在在的政策促进应急特色明显的中小微企业发展。同时,要大力宣传推广应急产品和应急服务,引导全社会对应急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