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在外漂泊的年轻人将踏上归乡的旅程。对他们中的不少人而言,回家既让人感到温暖,同时也感到一种压力。日前,《人民日报》报道称,相对于父老乡亲很高的期待,“没脸回家”成为一些年轻人的切实感受。
年关时回家,意味着对过去一年工作做出盘点,也意味着“剩男”、“剩女”将面临一场逼婚式的追问。这些因素,使得回家从孩提时代的温馨渐渐变成年轻人的一种压力。其实,无论在外的游子取得怎样的成就,多数父母对孩子回家都是充满喜悦的。所谓“没脸回家”,是年轻人给自己的青春提出的一道考试题,同时也是他们抛给时代的考问。
年轻人之所以感到“没脸回家”,一是收入因素。无非是觉得今年收入太少,回家担心遭遇亲朋好友追问。事实上,年轻人刚步入社会,往往很难立刻拿到不菲的收入,租房、拼房、从低薪开始奋斗,是多数年轻人要经历的正常过程。二是婚姻因素。漂在城市的一代,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依然单身。年度一次的亲戚盘问,自然令他们感到恐惧。其实,有时候来自亲人们的关心,也可能成为催人上进的动力源泉。
从亲朋好友角度而言,没有人会过分嘲笑“没脸回家”的年轻人。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成功不是一步到位的。对他们来说,成为富豪是小概率事件,找准方向、坚定信念、不虚度光阴,才是一种积极的态度。
另外,年轻人“没脸回家”的心态,也是一种改革的动力。一方面,政府应积极拓宽社会上升渠道,创造更多的机会,鼓励他们拼搏,为他们排忧解难。比如,通过廉租房、保障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措施,推动漂泊年轻人居住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要捍卫市场秩序,维护竞争公平,以制度红利激活年轻人创业,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创新能力。这都是一种外在的制度设计,“没脸回家”的年轻人可以借此获得一种实现梦想“兜底”保证。
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的选择、成功的机会日益多元化。过去30多年,许多杰出人才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社会精英。以此而论,面对又一批年轻人“没脸回家”的尴尬,社会需要给出的,应该是可以“逆袭”的希望。没有人可以保证年轻人必然获得成功,但却应该让他们拥有面对梦想的平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