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2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潘工“解”钢 年省百万
本报记者 苏大鹏
大连重工下料车间现图班班长潘永胜(左一)与一线生产工人交流。本报记者苏大鹏摄
扫一扫,更多信息和体验

在四处飞溅的钢花映衬下,灵活的数控机床在厚度达几厘米的巨大钢板上切割出一块块形状各异的零部件,待取走零部件,最后几乎不剩废料。这如同庖丁解牛般丝毫不浪费原料的“解”钢过程,每天都要在大连华锐重工冶金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的下料车间里上演。

潘永胜就是给数控机床发送指令的人。身为下料车间现图班班长,今年43岁的潘永胜主要工作是“拆图”,就是将工程师设计好的零部件加工图纸,转换为传输给数控机床用于实际加工的指令。而他的两样“绝活”,令其声名远扬:一是他能设计出极为省料的钢板“解剖图”,节省率甚至超过电脑;二是他能精准地发现不合理的零部件设计图,避免生产浪费。

记者看到,10分钟内,潘永胜就设计出一张“解剖图”。这张“解剖图”上密密麻麻地遍布着15种形状、近百个部件,相邻部件均环环相扣、紧紧“相拥”,几乎看不到空隙。“这样的套排式设计,原料使用率能超过90%,如果交给电脑排列恐怕80%都到不了,”潘永胜边检查设计图边对记者说。记者随手又拿起一张他为出口澳大利亚的取料机制作的零部件切割排列图,上边标注的原料利用率竟然达92.15%!

别看潘永胜的工作不起眼,可他所在的现图班却担任着产品制造的首道工序,掌握着成千上万吨钢材的命运,一个小疏忽都会给下道工序造成很大的麻烦并导致质量损失,直接影响产品的成本、质量和交货期。

正是看到岗位价值,潘永胜下决心练成设计最为省料加工图、查找问题零部件设计图纸的本事。通过自学《机械制图》、《展开放样》等书籍和相关应用软件,潘永胜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实际操作中,他又逐渐形成对相贯体零件展开的独到见解,并掌握一套展开放样技术。善于钻研的潘永胜针对拆图、编程套排、做样板、号坡口、号料、号孔六个工步,总结出“一查、二看、三确定、四注意、五必须”操作要点,堪称潘氏“解”钢要诀。

近几年,大连重工不断加大“走出去”力度,一批产品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在新日铁公司混铁水车的项目中,潘永胜对日方提供的图纸进行审图时发现18处设计错误,经过多次技术交流,日方认可图纸错误并进行了修改。潘永胜还在优化工艺方案、减少焊接变形、组立尺寸精度控制和加工顺序等方面提出意见,确保产品质量。

“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决不能没有知识”,这是潘永胜的座右铭。实践中得来的能力就是他最宝贵的知识,而善于创新和钻研就是他获取知识的捷径。经过钻研,他成功优化FastCAM套排软件的操作规程和工作方法,采取对称、桥接、公共边等方法进行最优化套排,实现了工作标准化、专业化、精细化,使材料利用率提高5%以上;他研制出放样板铁设备、卡样板翻边机,彻底改变传统的工作方法。

“劳动模范”、“大连名师”等表彰,是对潘永胜“解”钢功力的充分认可。近5年来,潘永胜为公司提出合理化建议241条,降成本255万多元,在他的带动下,现图班形成浓厚的“比、学、赶、帮、超”的创新气氛。近5年,班组平均每年为车间降低成本150多万元,经济效益明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