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读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2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农民工撑起权益保护伞
上图 12月20日,贵州省赤水市公安局文华派出所,民警为200余名农民工讨回务工欠薪600万元。图为民警逐一将现金发放到农民工手中。
王长育摄
上图 山东无棣县在全县建筑工地设立“农民工工资维权公示牌”,公布劳动维权24小时投诉电话和律师咨询热线,以保护农民工的正当权益。 本报记者 李树贵摄
右图 江西广昌县法律援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为农民工办理法律援助申请。 本报记者 李树贵摄

编者按 农民工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农民工维权工作力度,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尚不健全,加之农民工自身维权意识相对缺失,致使农民工权益受侵犯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读者来信表示,应建立长效机制,预防和化解劳动争议,提高农民工自我保护能力,用法律为农民工撑起权益保护伞。

长效机制保障农民工权益

笔者所在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是与农民工群体接触最频繁、关系最紧密的部门之一。在工作接触中,农民工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追讨欠薪。

要保护农民工权益、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必须建立长效机制。第一,要提高农民工的自我保护意识。由于文化水平较低、生活环境较闭塞等原因,农民工普遍缺乏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意识和能力。因此,需要各级政府加大宣传和教育的力度,通过各种接地气的宣传方式,帮助农民工树立重视自己权利、主动维权的意识。

第二,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目前,城市对农民工的各项社会保障还存在着不少短板。各地应加大财政投入,不断完善覆盖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帮助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

第三,加大管理力度。现在不少农民工在遭遇老板欠薪、超时加班、没有加班费等情况时,往往不懂得走法律途径,而选择某些过激行为来表达诉求。这一方面是因为走法律途径的金钱和时间成本过于高昂,农民工耗不起,且法律援助体系不够完善,农民工的使用率不高。另一方面,则是各级司法和行政部门还未能严格依法行政,导致对于损害农民工权益的行为没能及时、有效地纠正,或者虽然名义上处罚了但执行不到位,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等行为长期无法得到根本解决。对此,司法和行政部门应密切配合,联合打击各种侵害农民工权益的行为;立法部门应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法律,加强对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保护。

(广东省广州市人社局 邹 翔)

用法治手段破解欠薪难题

欠薪问题的根源,除了欠薪者无良,还在于社会信用机制缺失、法律法规不完善、农民工维权渠道不畅通。因此,只有运用法治思维、坚持依法治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

一要加快推进劳动保障法制改革。制定《农民工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劳务输出与输入地对农民工权益维护的权利与职责等,增强农民工维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农民工维权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同时,应简化司法程序,降低农民工的维权成本。

二要增强农民工法律意识。引导农民工组织或参与工会团体,在增强农民工自己维权能力的同时,推进组织维权。司法部门应采取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宣传有关劳动法规和依法维权知识,公开维权机构和维权人员的联络方式,尽快把农民工维权工作引上法治轨道。

三要形成法律援助协作网络。建议由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牵头,使在全国各地务工的农民工都能及时得到法律援助,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四是加强应急保障。可结合当地实际,建立农民工讨薪应急救助周转金制度,纳入财政预算,明确应急救助周转金使用和追偿办法,增强应急保障能力,并使之走上制度化轨道。

(河南省驻马店市 刘 韬)

发挥工会组织“娘家人”作用

工会组织是农民工的“娘家人”,是与农民工联系最紧密,同时又有完善的组织体系,可以及时动态地了解农民工的权益现状和诉求。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方面,工会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为农民工追讨欠薪,工会责无旁贷。

首先,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各级工会要大力开展普法活动,引导农民工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组织开展送法进工厂、进工地、进工棚活动,帮助他们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引导他们通过理性、合法方式,表达利益诉求,推动解决拖欠工资问题。

其次,要加大职工法律援助力度。为确保年终农民工拿得到工资,各级工会要充分发挥组织网络健全、协调力强等优势,为工资被拖欠农民工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进一步畅通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渠道,变“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就近就地为农民工提供及时的法律帮助。

最后,要加大法律监督力度。各级工会要积极协助政府部门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活动,严厉查处欠薪逃匿行为。充分发挥工会职工维权热线作用,对举报投诉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建立“绿色通道”。

(江西分宜县 邓国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