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前从未汇总发布过收支情况,收费公路被诟病为“糊涂账”,社会各界也存在许多误解。很多人会问:“公路是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其建设应该纳入国家公共财政范畴,为什么要大量贷款而公共财政不出钱呢?”
“天下没有免费的公路”。公路建设需要大量投入,投入的来源归根结底是政府公共财政。政府本身不创造财富,公共财政的来源无非两个——收税和收费。从这个意义上说,公路也只有两种:收税公路和收费公路。其中,收税公路是主体。在2013年底435.62万公里的全国公路总里程中,96.4%是靠公共财政支出修建养护的,任何人都不需要交“过路费”。同时,收费公路只占公路总里程的3.6%,“谁使用,谁付费”。
当前,我国收费公路面临公路建设的巨大成就与巨大的债务余额的矛盾、收费公路的持续发展与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的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既要兼顾“有车族”与“无车族”的利益,也要兼顾“经常走高速公路”与“很少走高速公路”群体的利益,更要统筹公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明确两个公路体系的发展战略: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打造税收支撑的普通公路网络体系;按照“用路者付费”原则,打造收费的高速公路网体系。前者是主体,后者为补充。
“谁用路,谁付费”,是国际通用模式。按照“用路者付费”的原则,政府将通过车购税、燃油税等税收和其他公共财政预算资金,保障非收费公路发展,为公众提供均等化的普遍服务;继续利用社会资本或专项债券,建设为公众提供高效率服务的收费公路,并通过收取车辆通行费回收投资,保障公路的养护和运营管理。
这就是“没有免费的公路”的原因。只是,我国收费公路规模将控制在3%以内,这是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现实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