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 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2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京微雅格:打破高端通用芯片“硅谷神话”
本报记者 韩 霁

4家美国公司用近9000项专利构筑的知识产权壁垒,让60多家企业先后折戟,巨额投入付之东流……这样的领域,足以让后来者望而却步。然而,一家中国公司却另辟蹊径,精研知识产权规则,自主开发出FPGA芯片并实现了量产,成为世界上硅谷以外唯一成功的挑战者。

FPGA,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代表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核高基”中的“高”——高端通用芯片中的一种,京微雅格的董事长兼CEO刘明博士更愿意叫它“可变芯片”或“万能芯片”。比起专用芯片“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高端通用芯片用途广泛、性能强大,优势明显,说它是“皇冠上的明珠”也不为过,可以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信息通讯、工业控制、智能家居、大数据和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智慧医疗和可穿戴设备等方方面面,尤其在一些涉及国家信息安全的关键领域,作用不可替代。

但是,这个领域的技术和市场被4家美国公司牢牢把持长达30年,这在竞争度极高、瞬息万变的IT行业非常罕见,足见其门槛之高、壁垒之严、格局之稳固。

难以逾越的,除了技术本身,还有围绕技术布局的近9000项专利。包括英特尔、IBM、摩托罗拉、飞利浦、东芝、三星等知名公司在内的60多家企业先后试图涉足这个领域,投入分别在8000万到3亿美元之间,但是都收效甚微。

2003年,京微雅格的前身怀着创业梦在美国硅谷创立,2005年移师北京,开始了“蚂蚁挑战大象”式的艰难创业之路。

和所有“先驱”一样,京微雅格很快也被拦在技术壁垒之外,面前出现两个选择:一是模仿。对于一个刚刚创立的小公司,这么做也无可厚非,毕竟生存是企业最重要的责任,但这样的企业永远长不大,原因很简单,“一旦成长到进入别人的视线,就该到了出局的时候,因为你没有核心的技术,只要对方动用知识产权对付你,你就会被清除出场。”刘明把这条路称为“见不得光”。

第二个选择,自主研发。这就意味着要突破层层专利围墙,难度很大,“约等于‘找死’”,可一旦成功,回报也十分丰厚——行业话语权、发展主导权、可观的市场回收等等,更重要的是,在关乎国家信息安全的关键技术领域不再受制于人。

“有些技术可以没有,但这个技术中国必须拥有!”他们选择了后者。

作出这个决定后,京微雅格陷入了沉寂。直到2013年第一款全新架构的FPGA产品发布,京微雅格整整蛰伏了10年。此时的京微雅格已经今非昔比,申请了160多项专利,布局了“山”“河”“云”“星”四个产品系列,正在从低端向中高端市场迈进。现在的京微雅格也不再低调,显示出厚积薄发的节奏,一年内连续发布3款新品,继“泰山”“衡山”“金山”之后,“华山”“黄河”等一系列产品密集问世,日趋成熟。其多功能、高性能、低成本、可配置的应用平台,以“标准器件,个性定制,批量供货,立即入市”的优势正在快速被市场接受。

京微雅格的用户常常有一个感觉,他们的产品和国外有太多不同,“肯定不一样,一样就麻烦了。”刘明说的“麻烦”,指的是知识产权纠纷。

令大家不解的是,为什么那些知名公司做不成的事,一个毫无背景的小公司却能做到?

“有些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其实当你下决心要干,下功夫苦干,还是有机会的,前提是要看得准、吃得苦、抵御得住挣‘快钱’的诱惑。”刘明说这10年京微雅格做了一件事——“修路”。

“正向研发就像我们要到达一个目的地,人家修的‘高速公路’上所有‘入口’都用专利作了防守,你想尽办法也无法借道搭车,只能自己再修一条。以前许多大公司都试过绕道而行,或者再建‘入口’,但是他们要投入时间成本、资金成本、机会成本,如果算下来还不如直接买产品。而且那些大公司赢利点很多,他们没有我们这样的决心。”

10多年来,京微雅格做着最基础的工作。一面攻克技术难点,一面研究专利文献,规避人家已布局的专利,再把自己的技术通过申请专利明确所有权。

只有熟悉国际规则,才有机会成功。虽然现在不足200项专利的数量与行业整体专利数量相比还只是起步,但是刘明的团队已做好迎大战准备,“如果说之前做的是‘跑马圈地’,那么未来主要是‘密扎篱笆’。有了自己的专利布局就有了和对手博弈的资本,未来可以通过许可、转让、交叉许可等知识产权策略参与商业谈判和市场竞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