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是人类社会弥足珍贵的情感;慈善事业,是献爱心、暖人心、惠民生的崇高事业。实践证明,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对于帮助弱势群众,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意义重大。《国务院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标志着我国在缩短慈善事业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差距上迈出重要步伐。
近年来,我国慈善法律法规日趋完善,慈善捐赠总量不断攀升,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慈善组织快速壮大,慈善的模式和载体不断创新、体系逐步健全。当台风肆虐、地震来袭、洪水咆哮、旱情告急,当处于困境的人们翘首以盼救助时,总有大批企业和爱心人士弘扬慈心善举,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还有更多普通人和志愿者在一线默默奉献。社会各界的善举时时处处闪耀着爱的光芒。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慈善事业与其发展潜力和社会需求相比,在慈善意识培养、慈善法规政策制定、慈善组织内部治理、慈善主体培育发展、慈善事业监督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不少差距和问题。只有及时采取措施规范慈善捐赠行为、加强慈善组织自律、倡导慈善捐赠爱心,才能有效缩短差距、解决问题,使慈善事业更多、更好地发挥作用。
慈心为人,善举济世,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是社会的需求和时代的呼唤。这既需要各级政府着力营造良好环境,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积极培育慈善组织,增强社会公众参与慈善事业的动力;也需要加强全社会监督,完善管理制度,强化行业自律,推动慈善运作更加公开透明,使每一笔捐助都体现捐献者意愿,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帮助最需要的人,把慈善事业做成人人信任的“透明口袋”。与此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慈善宣传,大力弘扬“人文关怀”、“助人为乐”的慈善文化,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慈善精神,引导更多的人、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慈善活动,汇入献爱心的洪流之中,让慈善事业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开花、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