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生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2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顺应自然之道
李佳霖

其实没想到,采访一个处理垃圾的环保企业却带给了我如此大的震撼。这个与垃圾打交道的人叫郑顺潮,让我震撼的不仅是自主研发的垃圾处理技术如何让国内外业界刮目相看,而是其长年与垃圾对话,那份顺应自然之道的人文情怀。

细细思量,这份对环境、对社会的人文关怀分三个层面展开。

第一,为自然呐喊。上世纪九十年代,郑顺潮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做循环经济研究时,曾一次次登上垃圾山现场调研,远远望去垃圾铺天盖地。“这是我们当代人留给后代、留给大自然的定时炸弹。我们没有理由侵占自然界中动植物的生存空间,也不能把垃圾留给子孙后代,只有尽快安全地处理掉。”就是这个为自然呐喊的声音让他走上了垃圾处理的环保产业之路。

第二,向自然学习。郑顺潮认为宇宙万物是一个循环整体,垃圾只不过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他在攻克一个个环保设备的技术难题时,始终不忘向自然学习。于是,就有了这个能吃下垃圾、吐出有机肥的“工业胃”,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快速、清洁、资源化处理。

第三,还自然美丽。郑顺潮有句名言:“心灵垃圾是外在垃圾的根源”。作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宣传者,他呼吁人们适度消费,摒弃贪婪和贪欲,放下自私与浮华。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垃圾的生成,还大自然纯净与美丽。

“天人合一”源于中国古代先贤们的伟大思想,也成就了一个在垃圾处理领域艰难探索的研究者和企业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