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周 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2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还 席
□ 马 卫

到了年底,我又发愁了:年末,这还席的事总让我不爽好久

按照规矩,同学间年末要走动走动,联络一下感情,增进一点友谊,你吃了别人的,得还席。但近年来,时风陡变——这聚会成了拉关系的场合,而且相互攀比。你请三星级的酒楼,我就来四星的宾馆。当然,那些下岗的同学,在基层工作的同学,是没有资格参加的。而我逃不了,他们说:全班就出了你这么个作家呵,你装什么大?  

我装什么大?我不过是个码字匠罢了,凭着一枝秃笔为生。在稿费二十年不涨的情况下,生存有多艰难?恐怕谁也不知道。  

不想还席。一想到还席,我的气就来。  

那年,我们到一位高中同学家。这是位女生,很文静的,丈夫有份工作,是机关的小职员,她自己在粮站,后来粮食系统垮了,自己开个理发店,因为半路出家,手艺不好,加上居住区都是普通家庭,价也提不上来,收入极低。还要赡养双方老人,日子就过得紧巴巴的。因为知道她的家境,所以去了后也尽量让她少花钱。

想不到,开始吃饭,喝的是本地诗仙太白酒,也算名酒了。大约主人家没有想到这些人喝酒利害,准备不足,不到一会儿就没有酒了。这时,一位当个体的同学说:“把我提的五粮液开了,同学聚会,得喝好酒!”  

这位当东家的同学夫妇的脸一下就红了。  

接着,又一位当官的同学说:“你提的就别开了,我办公室多得很,我叫司机马上送几瓶来!”  

我差点拍桌而起,这酒绝对不是他花钱买的。几瓶酒,几千块钱,对这位同学算不了啥子,但本地区的低保当时才每人每月九十块钱呢。  

我难过极了。

这对夫妻自然更加无地自容。他们后来说——为了这次还席,还悄悄找人借了钱,买来诗仙酒,红塔山烟。想不到,这根本达不到他们的档次。他们喝的是五粮液,抽的是玉溪或中华。  

我听到那瞬,泪在眼眶内打转。  

我从此不再参加同学的聚会,不管是大学的,中学的,还是小学的。当然随之而来的是谣言,说我写了几篇破文章,以为是名家了,不和他们交往。其实,我内心的苦无处说。  

我是个农民的儿子,上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就开始负担父母的生活费。那时女友的弟妹还小,她也来自农村,我们每月都要固定抽出若干工资寄回家。后来有了孩子,负担更重了。我不抽烟,爱好就是买书。每次在新华书店,有好的书,却不敢买,因为手里没钱。生活过得紧巴巴的,从没宽松过。

每次还席都让我很紧张一阵子。 

现在经济条件好多了,但我仍然不愿去还什么席,因为我看不惯有钱的在那儿冒皮皮,有权的在那儿显摆,更看不惯有一两个几十岁了还发嗲的男女生。  

我不吃别人的,也不用去还席,让生活更多一点真实,更多一点轻松。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