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龙江飞鹤乳业在北京宣布,公司已经与哈佛大学医学院Bidmc医学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美国波士顿共同成立“飞鹤——哈佛医学院Bidmc营养实验室”。
“我们希望通过整合全球范围内的科研资源,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新模式,为企业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注入更多科技元素。”飞鹤乳业总裁蔡方良说,实验室成立后,将重点关注备孕、怀孕期妈妈们的体质和健康状况,研究婴幼儿营养搭配问题,根据国内不同人群体质差异,有针对性地研发产品。
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接受采访时表示,经过多年努力,飞鹤乳业的全产业链体系已趋于完善和成熟,国内乳制品行业也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因此,飞鹤乳业有必要将发展重心从继续完善产业链布局转向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早在2009年,飞鹤乳业就在奶牛牧场和配方研发两个领域与海外研究机构展开跨国合作,相关成果已在产品中得到应用。此次飞鹤与哈佛医学院“联姻”,并非简单的项目合作,而是定位为永久性战略合作。
“我们关注的重心,将更多地集中在基础科学研发领域,而这一领域不可能即时见效。”冷友斌说,当前,随着乳制品行业对科研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全行业在应用科学领域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基础科学由于投入大、研发周期长、见效慢,往往容易被企业忽视。而飞鹤正是希望通过加强基础科学的研究,最大限度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支撑。
“到海外建实验室,这也是企业加快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一步。”乳业专家宋亮认为,与国外研究机构展开深入合作,可以帮助企业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加快推动产品创新,缩小与国外在产品工艺、质量等方面的差距,也能为企业加速向国际化迈进奠定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进入11月以来,国内乳制品企业纷纷“出海联姻”,相继宣布扩大海外投资力度,重金投入海外生产基地建设。伊利股份将在新西兰投资20亿元,新建奶粉、液奶、奶粉包装及生牛乳深加工等4个项目;蒙牛乳业宣布与新西兰企业在奶源和乳制品加工领域开展合作;雅士利在新西兰怀卡托地区投资2.2亿纽币建工厂,预计明年初全面量产建成后,年产能约为5.2万吨。
“无论在海外建立研发实验室,还是到海外直接投资建厂,说明国内乳制品行业加速产业升级步伐的信心与决心。”宋亮认为,乳制品企业出海“联姻”,有利于利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使更多海外优质资源融入到国产乳制品企业中,增强国产乳制品企业在与国外品牌同台竞技中的话语权和竞争力。
也有专家指出,国产乳制品企业在国外建厂,再将生产的产品销售到中国市场,虽然能解决前端的生产问题,但是解决不了品牌力、渠道和消费者美誉度提升的问题。要做到让国内消费者对国产品牌在国外生产产品的认可,尚有一定难度。
宋亮建议,国产乳制品企业在加快海外投资建厂的同时,更需要推动在产品研发生产、渠道创新等领域的资源整合,特别是要通过加大创新投入,提升企业的“软实力”,不能让出海“联姻”沦为企业的营销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