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2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岛红星:依靠技术锁定企业位置
本报记者 刘 成

青岛红星集团通过自主创新,积极研发新品,使企业逐渐从资源型企业转型为以高精尖产品为主导的技术型企业。

青岛红星集团创办于上世纪90年代初,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成功完成了企业的首次转型,其主营的钡、锶盐产品销售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一和第二。

从2005年开始,受液晶、等离子新型平板电视的冲击,传统电视市场占有率逐年下滑,直接导致红星应用在传统电视玻壳行业的支柱产品——粒状碳酸钡、碳酸锶产品销量急剧萎缩,价格下滑,库存增加;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也使红星的经营状况下滑,又一次面临着企业发展的转折。

基于对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红星确立了以钡、锶、锰自主技术为支撑,走高、精、尖转型发展之路的战略。红星发挥自身内部硬件和软件优势,进行了长期、艰苦的研发和项目建设,重点围绕钡、锶、锰产业向高、精、尖方向延伸发展,进一步将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结构调整和经济效益融合,使企业逐渐走上以高精尖产品为主导的发展之路。

目前,红星相继开发了应用于液晶和光学玻璃、电子元器件、医药、薄膜、涂料等新兴产业的硝酸锶、氯化锶、氢氧化锶等精细、高附加值产品,工业化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效益占比不断提升,精细锶盐产品销售收入已占全部锶盐产品收入的50%以上。

同时,红星利用中低品位二氧化锰矿,吸收含硫烟气工艺,成功开发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专用的高纯硫酸锰和电解二氧化锰产品,与下游主流客户紧密合作,最终解决了基础锰系材料品质稳定性和成本等问题,由此进入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体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