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理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2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众认可度分析
中国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为推进我国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对于凝聚社会共识,以全民动力推动深化改革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大型全国调查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了全国公众普遍的认可,平等、民主、公正等社会正义类的价值理念最为深入人心;同时不同社会群体也显现出价值理念上的偏好差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了全国公众普遍的认可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于2013年开展了“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第四期的全国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访问了10240位城乡居民。调查中列举了19项社会价值理念,询问公众哪些是一个好的社会所应具有的价值标准。统计结果表明,有6项价值理念排在第一序列,大约有40%左右的公众选择,分别是平等(46.8%)、民主(43.2%)、公正(39.7%)、富强(39.2%)、文明(39.1%)与和谐(37.0%)。这6项观念都是党和政府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和社会层面的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逐渐深入人心,并成为人们判定社会发展结果的重要价值尺度。排在第二序列的价值理念选择者比例在20%上下,分别是诚信(22.1%)、爱国(22.0%)、法治(20.1%)和自由(18.4%);排在第三序列的有两项,仅有不足10%的公众选择,即友善(9.0%)和敬业(3.8%)。第二、第三序列的价值观多属于个人和社会层面中的内容。

根据上述的核心价值理念在公众选择中的排列次序,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在国家和社会层面,公众对“平等、民主、公正”等社会正义类的价值理念认可度要高于“文明、和谐、法治”等社会秩序类的价值理念,也高于代表物质——经济层面的“富强”理念。这说明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改善,现时代公众更加关注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更加期盼对改革发展成果的合理分享,对个人发展机遇的平等获得。其次,在社会层面,与平等、公正理念相比,法治和自由的观念认可度相对滞后。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在不同社会群体中存在偏好差异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社会成员较高程度的认可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不同的社会群体对价值理念的偏好度是有所不同的。

其一,社会各群体都有较一致共识的核心价值理念,计有3项,平等、和谐与敬业。表现为不同年龄、城乡属性、政治身份、教育程度、职业地位的社会群体,对它们的认可度都基本相同。比如,对于“平等”的核心价值理念,“50后”和“60后”的认可度为44.3%,“70后”至“90后”的认可度为48.2%,相差不大;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认可度非常接近,分别为46.6%和47.1%;不同文化程度的受访者认可度在45%到49%之间,比较一致。对于“和谐”这一价值理念,认可度最高的世代人群为70后和80后,分别为38.1%和39.6%,认可度最低的是50后(34.6%);城乡居民的认可度也甚为一致,分别为37.3%和36.7%;不同政治面貌的群体对“和谐”的认可度分别为中共党员36.3%、共青团员36%、群众37.2%,可以说几乎没有差别;从职业群体来看,只有专业技术人员的认可度略低些,为33.2%,其余职业群体如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农业劳动者、生产工人,他们的认可度均在36%到41%之间。

其二,其余9项则有群体的偏好和差异。比如,对“民主、文明、法治、自由、诚信”这几项,城镇居民、“70后”和“80后”、文化程度较高、白领及以上的职业群体更为认可;“富强、公正、爱国、友善”则是农村居民、“50后”与“60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蓝领或务农职业的社会群体更为认可的价值理念。

三、公众对社会现状的评价和核心价值理念的选择有明显的关系

公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反映了他们对社会的理想期望。那么现实的社会状况是否与人们的期盼相符呢?在调查中我们请公众对当今社会的现实状况做了评价,总体而言大多数人(52.9%)认为当今社会符合“好社会”的标准,31.6%的人认为社会状况“一般”。根据对社会状况的评价结果将公众划分为社会好评者、中间态度者、差评者3类,可以看到这3类公众对核心价值理念的选择是不同的:社会好评者更加认可的价值理念为“富强、和谐、爱国”,中间态度者更加认可“文明、友善、敬业”,而社会差评者更为认可的是“平等、公正、民主、法治、自由、诚信”。上述分析结果值得深思。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社会共识的基础,也存在政府与民间之间、社会群体之间的差异和分歧。党和政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目的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树立社会理想。人们秉持何种社会价值理念,便会以此对自身所处的社会提出相应的诉求。社会的现状如果符合人们所接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便获得了公众的社会认同,会产生凝聚共识的合力;反之,则难以达成共识。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唯有积极推动政府的职能转型,变压力为进取,才能符合大多数公众的期盼,才能真正地凝聚民心。 (执笔:李 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