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周末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1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年大学火爆背后,凸显的是老年人对老年教育的需求——
给精神补补钙
□ 李万祥

“一个人的智力,就衰老而言,是并不多的,而且有一种‘晶体’的智力,是愈老愈好用的,能够带来老人生命的活力。这就是老年学习的重要性所在了。基于这个前提,老年人要多为社会作贡献,而不一定是终身坐定一个工作职位或者‘被养老’起来。”日前,在2014中国国际教育年会第二届国际老年教育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邬沧萍的发言在与会者中产生广泛共鸣。

说到老年教育,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活到老,学到老”这句名言,还有“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诗句,再不就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哲学思考。而将老年与教育、学习、学校联系起来,正是一种“积极老龄观”的文化选择。

这几年,老年大学的招生火爆程度丝毫不逊色于名牌大学,有些学校报名第一天就能招满一半的入学名额。在“学养结合”的颐养模式给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送去知识与欢乐的同时,老年大学在“银色浪潮”中的功能日益凸显,并因着新的挑战和变革,走向丰富。

圆梦殿堂

“今年,我终于成了老年大学的一名新成员。因为老年大学规定每个学员只能报一门课程。我报了书法初级班。我从小酷爱书法,……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觉得第一次没有任何压力,毫无任何顾虑,也没有功利,一心学书法写毛笔字,仅仅是喜爱。”

2010年,退休后的黄鸿飞老人到宁波老年大学国画系花鸟班报到,转眼已经有4个年头了。4年来,他用完了数百张宣纸,买了一大堆绘画类书籍,不仅丰富了知识,还收获了诸多人生启迪。

近年来,像黄鸿飞一样享受着高品质教育的老年人越来越多。

2013年是中国老年教育事业发展30周年。从“老有所养,健康长寿;老有所学,增长知识;老有所为,服务社会”的24字办学宗旨,到现在“学养相宜,康乐有为”的办学理念,作为我国首个老年大学,山东老年大学30年的实践,代表了我国老年教育事业30年的不凡探索。

1983年,“山东省红十字会老年人大学”在齐鲁大地上诞生。1986年,学校更名为“山东老年大学”,据说还是个正厅级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此后相继建立的老年大学,大多以“老干部大学”命名。长期以来,只有离退休干部、职工才有资格进入公办老年大学学习。

如今,“老年人上大学”已不再是新鲜事。公办老年大学正逐步向社会开放,老年学习班、讲座、活动中心、社区学校等多样的老年教育形式“百花齐放”。从30年前的一枝独秀,到今天老年大学发展速度之快,覆盖面之广,参与学习者之多,社会成效之显著,令世界瞩目。

据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的统计,全国已有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近6万所,在校学员约677万人,参加远程教育学习的老年人达220多万人。如果说老年学习是老人生命的“夕阳红”,那么,老年大学就是银发学子的圆梦殿堂。

一座难求

据媒体报道,在湖北省荆门市,60岁的罗国荣牵着84岁母亲的手,步行1公里,去荆门石化老年大学上学,温馨画面令路人驻足。罗国荣以前是一名幼师,喜欢跳舞;退休后,她便在荆门石化老年大学学舞蹈。现在的她既是舞蹈队的领队,又是教练、队员和化妆师。为了不让母亲感到孤独,罗国荣便把母亲带在身边。

赋闲在家,晚年生活如何度过?“歌声悠扬,悦耳动听精神爽;舞姿婀娜,翩然轻扬共欣赏;习拳练剑,体轻如燕身健康;挥毫泼墨,千山万水笔底来。”这是老年大学学员生活的真实写照。

课堂魅力是办好老年大学的核心所在。山东老年大学具有门类最齐全的老年大学教学大纲。以2012年度课程表为例,该校美术学院每天从8点15分至12点为上午教学时间,14点至17点20分为下午教学时间;一天的课程设计共4个课时,每个课时为100分钟;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丰富且有层次性,除书法、山水、写意人物、素描、工笔等普通美术专业课程外,每个专业还有相应的高级研究班;基础班学杂费是220元,研究班学杂费是260元。

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背上书包,重返“校园”,以圆青春梦想。于是,有的老年大学就出现了“一座难求”的情形。老年教育公平正日益引起社会关注。

例如,有媒体报道,在今年招生中,由于实在太火爆,杭州退休干部大学只能采取摇号抽签的方式,从预报名的7362名学员中,最后确定录取2192人,录取比率不到三成。据了解,在杭州,还有浙江老年大学、杭州老年大学等几所老年大学,可都有一定的“入学门槛”。而杭州退休干部大学只要有杭州户口或居住证,有退休证,年龄80周岁以下就可以报名,“爆棚”在所难免。

“随着老年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近年来到新疆老年大学报名的老人越来越多。”新疆老年大学办公室主任周瑾计算,招生人数较刚成立时翻了十几倍,报了名上不了的情况也不时出现。在新疆老年大学,目前开办了200多个班次,涉及书法、绘画、舞蹈、计算机等十几大类课程,招收学员5000余人次。

旺盛的市场需求也要合理引导。从课程设置到专业分类,老年教育越来越专业。上海市教委日前就表示,已经成立老年教材研发中心,2014年首批研发56门课程的教材,将送至全市所有老年学校及300多家养老机构。

继续成长

老人“入学难”反映了老年教育资源的“供求失调”。入学门槛低、学习费用低、无毕业年限等因素都是导致老年大学容易“爆棚”的重要原因。实际的情况是,不是老年大学太少,而是老年人都愿意涌向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名校”,冷落了许多社区和其他小规模的学校。如何升级社区老年学校,使之不再只是下棋、打牌或聊天场所,正是社区养老需要亟待解决的配套问题。

此外,老年大学火爆的背后,凸显出老年人无处安放的孤寂心。养老需求不只是经济供养、生活照料,还有精神慰藉。而老年大学,就可以有效满足老年人求知、求乐、求友等精神方面的需求。

参加了民政部老年大学电脑班后,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的杨景双说,“(老年大学)不仅使我提高了学习知识的水平,更教会我深入思考自己在今后的退休生活中如何用心学习、细心思考、热心交流,用才智来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近年来,针对每7个人中有1个老年人的老龄化水平,国家在宏观层面的政策力度不减,社会层面对老年大学的关注也持续增加。今年5月,以“老年教育三十年——实践、创新、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中国老年教育发展高峰论坛”成功举办。在这次“盛会”上,山东老年大学校长杜英杰分享了他们创新发展老年教育的三种合作方式,即争取财政支持、与中信银行济南分行合作、与山东大学合作。“三个合作三种模式,既拓宽了办学渠道,扩大了办学规模,又实现了山东老年大学借用社会资源提升自身发展的内涵。”

整合社会资源,拓宽办学渠道,把老年大学办进社区、办进养老院、办到老年人身边,已成为老年大学发展新趋势。

夕阳无限,这里是家。春秋时代乐师师旷说:“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意思是,晚年喜欢学习,就像点亮蜡烛一样,这与摸黑走路哪个更好呢?老年大学正是照亮晚年生活的蜡烛,点亮它,办好它,给更多的老人们送去知识的温暖、满足和快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