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产 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1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给石油管线安上“云大脑”
本报记者 祝君壁

“泄漏自动报警、地质灾害提前预警、专家系统管线维护、可视应急救援……”你能想到的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统统用在管线上,给管线安上“云大脑”,这正是继“智能油田”和“智能工厂”建设之后,中国石化将在管线上应用的又一智能化管理系统。

世界工业发展正在进入智能化阶段。在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阶段后,作为世界五大运输方式之一的管道运输,也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数据显示,我国陆上油气管道总里程已经达到12万公里,可以绕地球三圈。截至今年5月底,据国家安监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这些管道共排查隐患29436处,平均每10公里就有2.5处隐患,可见我国管线的智能化管理还处于发展初期。

近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召开智能管线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动员会,正式启动智能管线建设项目试点工作,在管道储运公司、天然气分公司、燕山石化等7家单位试点建设“标准统一、数据一致、互联互通”的智能管线管理系统,预计今年12月30日前完成试点工作。2015年1月将在中国石化范围内全面推广,2015年5月1日正式投用。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石化智能管线是以油气管道为基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电子标签(RFID)、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通过采集、获取、动态分析管线的各类空间、属性和生产数据,为管理决策、风险监控和现场操作提供支持,实现“油气流、信息流”一体化融合的现代化管线。

据悉,智能管线具有标准化、数字化、可视化、自动化、智能化5大特征,同时具备资源优化、运行管理、风险管控、应急救援、信息共享5大功能。

此外,智能管线将实现“五大转变”。一是管线资料由分散、纸质化向集中、数字化转变;二是安全管控模式由被动向主动转变;三是管线生产运行管理由相对独立向共享协同转变;四是资源调配由局部优化向整体优化转变;五是管网信息系统由孤立分散向集中集成转变,全面支撑管网“安全、绿色、低碳、科学”运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