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造梦的雨果,我们必须一边回味梦想,一边解梦,如此才不会只看了热闹,而忘了探索
看大片,尤其是拥有高科技属性的电影,最是锻炼我们的创意思维。同样一个话题,为什么有的编剧可以编出新意,有的导演能幻化出奇迹,我想这就是对内容的深度挖掘和不拘一格创新的结果。
对于宇宙的想象是电影的一大素材,无论是早期的《星球大战》还是后期《世界大战》《环太平洋》《阿凡达》《普罗米修斯》等,无一不在说人和外太空的接触造成的未知和结果。一度很疑惑,这些内容和素材会不会被拍完,会不会枯竭。事实上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很狗血的电影充斥市场,但是时不时总有那么几个导演、几部电影带给你惊喜。比如詹姆斯·刚的《银河护卫队》,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星际穿越》。看完《银河护卫队》,我甚至有了再看一遍的冲动。好的电影总是让人恋恋不舍,难以忘怀。
同时,人类对于自身的挑战和探索从未停止。电影中如《猩球崛起》《超体》都是在探索人性,考验观众的脑力;《星际穿越》所引起的巨大争议再次证明了克里斯托弗·诺兰的魅力,看得脑仁疼,但是不得不服,不能不服。影片对太空电影的内容又做了新的延伸。这一次玩的是太空穿越,玩的是黑洞、虫洞,玩的是三四五六七八维空间。网络上各种帖子分析,无不透视出大家对电影本身的喜爱,而这正是诺兰创意的成功。
内容的创新带来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小树人格鲁木以及浣熊火箭的形象,按照好莱坞的风格至少可以做出新的两部续集一部前传,我想这样经典的银幕形象一定会具备很强的票房号召力。《超体》是吕克·贝松的监制,这个顽童一样的天才导演,用对于人脑的挖掘完成对内容的创新,这个创新,让人恐惧——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大脑吗?同样,《星际穿越》也是如此。所以同样的素材能够做出不同的惊喜,那对内容本身的创意就非常重要。
一边为科技大片佩服,一边回过头来想想,还是《西游记》厉害,那么早就有“天上一日,人间一年”,这比诺兰玩的时间概念要早很多年。《超体》中女主角说,其实界定人类世界的元素并不是人的个体,而是时间,时间决定了这个世界的变化。在《星际穿越》中,时间的因素决定了主人公纠结的处境。在生存与毁灭之间,时间决定了这场游戏的悲喜。
我非常喜欢看电影,因为看电影本身就是学习一群人的文化创意。一个普通的故事,如何可以被讲述得天花乱坠;一个梦想,怎么就能被高科技手段呈现的淋漓尽致。电影是造梦的雨果,我们必须一边回味梦想,一边不断解梦,如此才不会只看了热闹而忘了探索,否则那就只能停留在落伍的《悲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