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跟随环保部第12督查组来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实地调查时发现,秋冬之交,在城市逆温现象加重的情况下,秸秆焚烧等面源污染问题仍然存在。
11月4日一早,车辆行至赤峰市松山区木头沟乡附近,督查人员便远远看到道路两侧农田内浓烟四起,几位农民正在点燃秸秆,有些地块已被烧黑。赤峰市环保局工作人员当即电话通知相关工作人员要求马上处理。然而,下午3点左右,当督查组再次来到木头沟乡附近,上午的景象再次上演:农田内大片秸秆正在燃烧,烟雾弥漫,大气昏黄,与远处湛蓝的天空形成鲜明对比。
在其他地方,秸秆焚烧现象亦随处可见。别小看了这些零散的污染“游击队”。督查人员介绍,露天秸秆焚烧是雾霾的重要污染源之一,秸秆焚烧时可产生大量浓雾,含有大量PM2.5、PM10。
秸秆焚烧为何屡禁不止?难道是监管不力?事实并非完全如此。赤峰市元宝山区副区长付守利告诉记者,为减少农田秸秆焚烧,元宝区设立瞭望哨10个,并组建包村工作组66个,每天出动巡查人员40人以上,巡逻车辆10台以上,但仍“防不胜防”。
“现在很多农民已不再需要柴火做饭,处理秸秆最便捷的是焚烧。要堵住秸秆焚烧,最关键的是提高其综合利用率。”付守利分析。
事实上,不只秸秆焚烧,道路扬尘等面源污染亦不容忽视。督查组发现,赤峰市宁城县等地道路扬尘问题依然存在,且多处煤堆、料堆等未苫盖;个别拆迁工地、市政工地则无除尘措施,一刮风就尘土飞扬。“同污染企业定点、大规模排放污染物相比,面源污染虽然单个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凭借‘规模优势’,污染也不容小觑。”督查人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