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1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互联网管理需补上“法治课”
佳 行

互联网已经深度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但它如同一把双刃剑,互联网在传播海量信息,丰富生活场景的同时,也成为一些有害信息和不良行为的“温床”,急需用法治手段来规范和管理。

当前互联网管理中的一大难点是法律法规不健全、制度章程有缺陷,遇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容易找到比较圆满的、令各方信服的法律层面解释。俗话说,“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一是网络技术发展快,手机上网人数已超过了电脑;二是交互形式发展快,微博、微信、客户端层出不穷,信息交互方式不断创新;三是网络文化自成一体,各种网络语言层出不穷,随时可能“跑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网络世界虽然是虚拟世界,但绝不是不受法律法规约束的法外之地。中国互联网已经走过了20年,对于互联网的管理也走过了20年,网络管理的力度正不断加强,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近日在中国网络安全与信息化法治建设座谈会上要求,依法治网、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无论是今年8月国家网信办出台的“微信十条”,还是10月最高人民法院通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围、非法删帖、网络水军等互联网灰色产业的责任承担问题,都显现出我国网络空间立法进程正在加速推进。

从目前的进程来看,网络空间和信息化领域的法治建设,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4个方面加以研究。要对现有法律进行梳理,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网络空间治理法律框架。文明、诚信、法治、安全、创新的网络空间,需要社会各界携手合力共建。

正如业界专家所言,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要统筹考虑线上线下两个层面,“穿越”虚拟空间与现实社会。无论是市场化媒体,还是商业网站,以及新闻客户端,都要始终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促进、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为加强依法治国、依法治网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