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1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抓住产业机遇 避免无序扩张
刘 瑾

随着新一轮技术的发展,目前在汽车、医疗、纺织、机械等领域,很多地方都可见到机器人的身影。面对正向我们走近的“机器人”时代,业内专家提醒,当前国内企业仍要将精力放在核心技术攻关和应用上,抢占产业链高端,避免无序扩张带来新一轮产能过剩。

行业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机器人区域市场,近5年新安装的工业机器人增长了2倍。据行业研究机构预测,中国工业机器人产值空间在3100亿元至6880亿元。2014年是工业机器人发力的元年,若以25%的复合增长率推算,中国机器人保有量到2025年才能达到发达国家目前水平。

令人瞩目的高增长,使得中国市场成为全球主要机器人厂家的必争之地。根据有关机构统计,占有全世界机器人市场85%以上份额的国际机器人本体厂商,都已在中国开设分公司。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蛋糕,国内许多地区和企业也纷纷积极乘势而上,扶持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然而,目前全国机器人产能过剩的危机已经初步显现。

天津公布到2015年,机器人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沈阳抚顺新城去年宣布要建全国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预计年产值500亿元;山东青岛新区规划了1000亩土地,计划打造北方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上海、沈阳、哈尔滨、常州等地也已规划和建设机器人产业园。

事实上,在我国市场,外国机器人巨头处于明显的垄断地位。我国机器人产业面临自主品牌薄弱、核心零部件研发滞后、低端产能过剩等一系列问题,技术成果转化率仅在3%左右。一方面在高端领域,国内市场基本被国外品牌垄断,另一方面低端产能的扩张势头令人担忧。如果不遏制这种无序扩张态势,机器人产业很容易重蹈光伏产业的覆辙。

我国当前工业机器人发展,首先要取得突破的关键是技术突破。我国应在了解全国基本面前提下,制定切实可行的推广、应用机器人和促进机器人研究开发的倾斜政策。整合国内近百家从事工业机器人研究生产的高校院所和企业资源,避免同一技术重复研究。鼓励企业投身产业链各段的发展,尤其是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使我国工业机器人真正形成研制、生产、制造、销售、集成、服务等有序、细化的产业链。

对于潜在的产能过剩,除了市场自然优胜劣汰,应指导有发展计划的园区认真审视自身能力,包括是否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是否具有庞大的市场辐射能力,以及是否具有非常明显的材料基础等。同时国家层面对于新批园区要统筹安排,已有园区新上项目审批时应选择高新技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