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1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内蒙古库伦旗通过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工厂化的住养服务——
敬老院是我的家
本报记者 苏 琳 通讯员 李江海

11月1日上午9点多,吃过早饭,与往常一样,67岁的阿斯冷和3位年龄相仿的老人在院里一边散步一边聊天。

“这里冬暖夏凉,环境好、吃得好,还有老伙伴一起聊天一起玩儿。”阿斯冷告诉《经济日报》记者,自己是个五保户,以前在家一直跟着兄弟过日子。现在上了年纪、没力气干活了,不想给兄弟添麻烦,又没人照看,便住进了敬老院。阿斯冷说,“这敬老院就是我的家”。

阿斯冷老人的“家”,就是内蒙古库伦旗中心敬老院。这是一栋2000多平方米的3层小楼,紧邻城区生态公园。记者看到,51名老人吃过早饭,有的待在房间里休息,有的走到门外散步晒太阳,还有的进了顶楼的活动室。院长青松和工作人员也跟往常一样,开始了新的一天打扫、洗涮和照料服务……

“院里三天两头就给我们改善伙食,从年初到现在已经杀了5头猪。”包成林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在敬老院里生活,不仅伙食比过去在农村的家还好,穿的衣服、用的被褥,都有专人定期换洗,馋烟馋酒的时候,院长就用每月发的零花钱去买,有个头疼感冒啥的,院里都及时给看或者送医院治疗,有时还到院外的公园看文艺表演。

“敬老院自2012年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已住过57名五保老人和城镇‘三无’人员。”青松介绍说,“这个敬老院有不少智障、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的特殊院民,24小时不能离人。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发生智障老人相互厮打的情况。”为担负起照料护理好老人的职责,弥补工资低、留不住员工的问题,40岁的青松把妻子和孩子也接到敬老院来帮忙。

入院两年多了,郑明老人每天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就是做身体检查。行动不便的郑明刚入院时患有烂牙病,吃不好,睡不香,是青松联系旗里的大医院帮他换上了一口好牙。院里的关爱和每天的朝夕相处,让郑明对院里的干部职工和院民产生了深厚感情,他便主动帮着照看几个行动不便的老哥们。

为解决老人们的健身娱乐和健康饮食问题,库伦旗中心敬老院配套了室外健身器材、室内棋牌室、台球等活动室,在居室安装了电视,建设了菜园子,在食堂购置了冷藏柜、消毒柜等现代生活设施,让老人们晚年尽享安康生活。

库伦旗是一个以蒙古族居民为主的多民族群众聚居旗,在全旗17.8万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约16000人,像阿斯冷一样的五保户672人。现在“421”式家庭(4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很普遍,一些80后小夫妻喜欢“单过”,也有一些80后年轻人为追求更好的生活外出务工或进城创业,这就造成很多“421”家庭中老人“空巢”,使解决老年人养老、就医看病问题成了迫切需要,而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库伦旗在落实基础养老金、高龄补贴等政策的同时,先后投资800余万元新建和改善了旗中心敬老院、扣河子镇敬老院、水泉乡敬老院等5所敬老院,并启动了老年公寓建设,着力通过养老机构为入住老人提供工厂化的住养服务,让更多老人满意,为更多家庭减轻负担。

【短评】为了共享天伦,我们把老人留在身边。可繁忙的工作生活,又让老人们太孤单,这让机构养老成了一个乐园。期待养老产业之路发展更好,除了量的增加,我们更希望质的提升,能让老人们在敬老院过上幸福的生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