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1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优先抓好优质小麦
农 兴

过去的十年间,我国小麦累计增产705亿斤,增长40.7%,占粮食增产总量的两成。但最近3年,产量增长的同时,小麦进口量也在增加,特别是优质强筋、弱筋小麦。由于国内外粮食价差持续扩大,我国小麦的国际竞争力在减弱。

以2013年为例,美国小麦到岸税后价与国内优质麦销区价的价差,由之前的每吨52元增至当年的409元。优质专用小麦进口量的增长对国内麦市造成一定影响,对沿海用粮企业采购国产小麦的需求产生冲击,也对国产小麦相关品种产生冲击。针对此,今后在关注小麦稳产增产的同时,还要关注小麦品种结构和加工质量,积极发展优质专用小麦。

优质专用小麦是指品质优良具有专门加工用途的小麦。按照国家标准,优质小麦分为优质强筋小麦和优质弱筋小麦两类。多年来,我国科研机构培育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很多,但相对需求相比,推广种植形成规模的品种仍然不足;优质弱筋小麦在我国只有豫皖苏三省沿淮以南和鄂北局部地区适宜规模种植,面积和产量不足全国小麦的10%,其产需矛盾突出,进口依赖性强。

评价小麦产业竞争力强弱,不仅要看单产水平、总产数量,还要关注品质,即面筋指数、沉淀指数、稳定时间、粉质特性、拉伸特性等相关加工数据。也不是仅看优质小麦的种植面积,还要看优质专用小麦的商品性如何。

不少面粉企业和面包企业反映,进口小麦的品质比较稳定,国产小麦的品质差异大。一是品质不全面,部分单项指标很高,综合指标有“短腿”。二是同一个品种品质也不稳定。有的批次面团稳定时间达12分钟,有的批次只有几分钟。为了生产质量好的专用粉,不少企业采用几种国产麦混合搭配的办法,以求品质互补,或把国产优质小麦与进口小麦混合后才进行加工。

目前国内小麦生产的品种结构,还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变化,特别是优质专用小麦供应不足、进口依赖强。优质专用小麦与普通小麦市场价差为每吨200元,按理说,农民种植积极性会比较高,但由于受地域条件、品质特性、市场流通等因素影响,不少种植户无法实现优质优价,只能把优质强筋小麦等同于普通小麦来卖。

近年来,农业部推出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我国小麦优势产业带初步形成,品质结构不断优化,小麦进口量一度明显下降。经过持续的优势区域建设,我国小麦加工品质将进一步适合国内专用消费需求。

但品质提高确实也需要一个过程,且受气候条件以及一家一户分散种植模式等因素影响,国产专用小麦的品质稳定性、一致性等存在一定欠缺,对国外高档强筋、弱筋小麦存在一定需求。

从多年来的实际情况来看,当世界粮食供应紧张时,各国都会采取最严厉的措施限制出口,首先保证本国供应。2007年全球发生粮荒,作为主要小麦出口国之一的俄罗斯从当年11月起,2次调高小麦出口关税,从零关税升至40%。这说明全球小麦可利用资源的有限性和不稳定性。因此,立足国内,把优质专用小麦的供给牢牢握在自己手中,也是粮食安全的应有之意。

要提高国产优质小麦品质,建议抓好以下环节:选育推广适应本地条件的优质高产专用小麦品种,并做到统一品种不混杂,方便加工企业收购;配套相应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实施良种良法,提高种植效益,带动农民种植意愿;实行规模化经营方式,引导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主体连片种植优质小麦;要鼓励用麦企业与产地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按照优质优价原则依约收购优质小麦。这样,既利于企业摆脱优质原料不足的困境,又推动了小麦品种结构的调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