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国际海运市场走势晴雨表之称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九连升”之后,10月以1428点报收。在全球经济放缓势头不减的局面下,创下今年以来的第二次小高峰,海运市场迎来了“十月小阳春”。有评论认为,油价暴跌降低燃料费用、主要央行的宽松政策助推出口,是BDI走高的重要原因,入冬前的这一变化显示海运市场跌势暂稳,但要说大宗商品市场长期向好却为时尚早。
统计显示,10月17日至10月31日,BDI累计上涨498点,涨幅达53%,并创下了3月26日以来的最高点。这期间,市场发生阶段性变化时,业内分析师给出了各种解释,诸如大西洋和太平洋航运活跃,较大型船舶航运活动继续增加等。其中,油价下跌帮助航运业削减运输成本的因素不容忽视。
一般认为,影响BDI指数变化的有5个关键因素:全球GDP增长率;全球铁矿及煤矿运输需求量;全球谷物运输需求量;全球船舶吨位供给量;油价。此次BDI走高,恰恰是油价暴跌助推了BDI指数的暴涨。
近5个月来,国际原油价格最大跌幅曾近30%,国际基准油价布伦特原油价格连续6周收跌,创2002年以来最长连跌期。在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石油产量大增的同时,各成员纷纷主动下调各自售价,打起了价格战。尽管需求下降,但欧佩克每天都有额外300万桶的原油进入市场,这有利于航运业降低运输成本。
此外,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等全球主要央行继续加大货币宽松力度,刺激了出口增长,这也有利于BDI指数飙升。
今年10月底,美联储如期退出量化宽松政策(QE),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流动性紧缩的担忧。面对通货紧缩威胁,欧洲央行在已经进入零利率区间后,连番采取口头干预和购入债券的方式注入流动性。此举也引发周边经济体的反应。在丹麦央行追随欧洲央行政策的作用下,北欧最大经济体瑞典央行货币委员会冒着房地产泡沫再度膨起的危险,在10月底突然宣布将基准利率、再回购利率降至零,以应对通缩压力。
降息与本币贬值具有类似的效果:抑制进口、促进出口。而推动出口恰恰是欧元区经济体孜孜以求的目标。德意志银行最新研究显示,欧元区经常账户盈余将达到4000亿美元,从国际收支平衡的角度看,这是欧元区国家为了输出过剩产能而努力从外部获取本地区无法创造出来的需求。
日本央行与欧洲央行激进的货币宽松政策刺激了出口,使得大西洋和太平洋航运市场出现好转。但是,问题也十分突出。欧洲央行在最新的银行业压力测试中发现,欧洲银行业需要将海运业贷款的坏账准备金提高到25%,以便通过建立审慎缓冲区来应对未来海运业的风险。
实际上,决定BDI走势更为关键的是全球GDP增量、铁矿石、煤炭和谷物运量,这些数字能否真正好转,还要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走势。在目前发展中国家经济放缓、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很难说全球航运业能够就此回暖。“十月小阳春”后面未必跟随着“暖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