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镇大朗,100多位中科院科研人员几年来与CSNS装置朝夕相处,看着项目如迅速成长的孩子,从一无所有到初具规模,他们百感交集。
他们大都参与过另一个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建设,同样也是CSNS的中流砥柱。不同的是,这次他们远离繁华京城,把家暂时安在了2000公里外的东莞。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大科学装置被布局在远离中心城市的地方,科研人员们为此作出了牺牲。然而,谁能说这些牺牲不值得?大科学装置在最合适的地方“落户”,使得一个个科技的“洼地”变为了“高地”,不仅优化了科技基础设施在全国的布局,更有利于项目成果“落地”,发挥最大效用,造福经济社会。
回看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合肥全超导托卡马克聚变装置等大科学装置的建设,无一不表明大科学装置是地方创新的“加速器”、高技术产业的摇篮。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科学家研制出了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重离子肿瘤治疗设备,并利用其测试航空航天新材料、培育农作物优良新品种;利用全超导托卡马克聚变装置,人们有望用上清洁的核能源。
今天,CSNS装置也为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乃至整个珠三角带来了转型升级的新希望。早在3年前项目落地之际,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曾评价:“散裂中子源建成之后,将吸引来自不同领域的顶尖专家云集东莞,应用该技术服务工业和做科学研究。争取到散裂中子源实验室落户东莞,是一个深谋远虑的战略性投资。”
杨振宁的话正在变为现实。我们已经看到,一批为CSNS配套的高科技领军企业落户东莞,新材料、生物医药、民用核技术等新兴产业正初见端倪。可以想见,未来CSNS建成运行之时,将有大批高端产业的实验用户聚集周边,使CSNS成为华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和提升“中国制造”水平的坚强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