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岭青青,绿涛滚滚。深秋时节的福建长汀,一场大雨过后,层层叠翠的树叶更显晶莹剔透,藏于山谷的溪流更加欢唱,阵阵扑来的空气愈加清新!如果没有特意介绍,很难想象这里曾是我国南方最大、最严重的水土流失地区。
“近年来,长汀水土治理已柳暗花明,彻底实现了生态回归。”长汀县委主要负责人兴奋地说道。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近13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9.8%提高到79.4%,植被覆盖率由10%至30%提高到75%至91%。长汀由此通过水利部组织的专家评审,获得“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称号。
长汀县从荒山到绿洲,再从绿洲到美丽家园的转变,只是福建省十多年来锲而不舍,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全力推进生态省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
新世纪之初,作为全国最早实施改革开放的省份之一,福建曾经面临转型之痛:一方面,亚洲金融危机使GDP连续20多年保持年均13%以上增速的福建遇到了急速下行的拐点;另一方面,传统工业发展中伴随着污染的问题,让这个人均耕地全国最少、自然灾害频发的沿海省份,面临着空前的环境承载压力,而省内沿海与山区发展的不平衡也衍生出环境的诸多矛盾。为使八闽大地永保山清水秀,使经济社会在资源的永续利用中良性发展,2000年,福建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生态省”的战略选择。
“既要‘肯出血’又要‘肯割肉’。”福建省省长苏树林用一句形象的话概括了生态建设中的取与舍。为此,福建不惜在有限的财力中切出蛋糕实施生态补偿。仅“十二五”期间,福建全省就对22个县(市)约6000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区实施综合治理,省级财政专项经费从过去每年3000多万元增加到3.3亿元,同时捆绑林业、园土、环保等资金,每年投入水土流失治理资金超过15亿元。为解决“下游发展与上游保护”不均衡的问题,福建目前已在闽江、九龙江流域正式开展流域生态补偿,闽江流域每年用于上游地区生态补偿的资金达1.5亿元,九龙江流域达1.4亿元,位于流域下游的福州、厦门两市每年各出资8000万元,流域中上游的南平、三明、龙岩、漳州等市每年各出资500万元,省级财政出资1.1亿元,共同筹集流域水环境整治专项资金。
“舍得出血”还不够,更要“肯于割肉”。为了保护生态,对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项目一个也不能上,要守得住生态环境红线。“割肉”是痛苦的,但福建人算的不是简单的经济账,而是从环境容量、资源要素到绿色GDP,算出忧患、共识和决心,算出发展思路和理念。2010年,福建省建立环境准入制度,当年便否决了24个投资项目;地处闽江上游的南平市,两年共关停矿产开发企业26家、小木材加工企业480多家,否决了81个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
“铁观音”乌龙茶之乡安溪县,从2009年起关停全县500多家石材厂,虽然每年损失税收过亿元,却有效地保护绿色茶产业的发展。这些“肯于割肉”的真实样本,是福建在生态文明建设面前上演的一幕幕“壮士断腕”的悲壮场面。
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福建省于2013年1月出台了《福建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首次将全省国土明晰规划为优化、重点、限制和禁止4类开发区域,其中占全省五分之二的县(市)和197处区域被列入限制或禁止开发区域,规划为全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面积超过3.6万平方公里,接近全省陆域面积三分之一。在一条条生态红线的限制下,山区、林地、水源地靠山不“吃”山,靠水不“吃”水,拒绝有污染的项目和产业。
今年3月10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在八闽大地建设国土空间科学开发先导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先行区、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实验区的战略定位。这标志着福建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迎来绿色新机遇,同时也表明福建致力绿色发展的艰苦探索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阶段。
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义是树立绿色导向,让干部卸下比拼GDP的包袱,真正念好“生态经”。随着生态省建设的深度推进,福建逐步淡化GDP增长指标,建立起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机制。如针对县域经济发展,福建明确将环保约束机制与考核体系改革联动,建立不同类型县域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致力绿色发展,实现绿色跨越。
各级领导干部逐步树立起生态价值观、绿色政绩观,比发展快、比后劲足、比民生好、比生态优。“不考工业规模考大气,不考企业税收考水质,不考工业总量考新型产业科技含量”的“三考三不考”全新考核机制,让GDP排名长期位居福州市各县区后位的永泰县找准了工作方向和发展经济的着力点。2013年,永泰县以22项指标全优的成绩成为福州第一个获命名的省级生态县。今年8月,福建省有关部门决定取消对被列为限制开发区域的34个县(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考核,转而实行农业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考核方式。同时,福建又在进一步研究制定新的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办法,充分体现主体功能区特点和生态文明要求,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实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评价。考核导向变了,“指挥棒”变了,今天的福建人对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执着与坚定。
为推动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福建正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开展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确立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红线,开展节能量、排污权、碳排放交易试点等等,使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之路走得更宽广,让“百姓富,生态美”的蓝图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