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 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0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期待公平正义 期盼法治立国
——网民热议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四中全会公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立即成为互联网上热门的关键词。“期待法治能带来更大的公平和正义”“依法治国,关键要看如何落实”,网民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发表对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的看法。“更公平、更法治、更和谐”——万千网民的评论,折射出普通民众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期待。

期待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有时候比财富更重要”

几乎就在公报发布的第一时间,网名“Ivychen”的网友就更新她的微信朋友圈。“在这个时代,公平正义有时候比财富更重要。法治能给每个人带来更加公平的机会,能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理性。”

和这位网友一样,随着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闭幕,全会公报中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各项新论述、新思考、新举措深入人心。人们期待着,一个在法治引领下的国家,能够让公平的阳光普照,能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四中全会闭幕当日,新华社“新华视点”官方微博、微信公众账号第一时间同步公布了全会公报的全文,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评论——

网友“默默*_*”说:“仔仔细细阅读了公报的内容,感觉字字真切,字字让人振奋。有的人会说法治那么宏大,和咱老百姓有直接关系吗?看过公报你会明白,法治它也是具体的,它关乎国家治理更关乎百姓福祉,它与经济是紧密相连的。法治健全了,经济才能健康发展,百姓生活水平才会进一步提高!”

网友“ln”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条件下推进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规矩。只有法治才能遏制权力的滥用,才能遏制和消除腐败,才能真正实现公平正义!”

短短几千字的公报让人们看到的是党和国家厉行法治,规范权力使用,保证公平正义的坚强决心。

腾讯网友“李沁”在评论中说:“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大国,要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长治久安,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法治。弘扬法治精神,凝聚法治力量,我们就能在创造经济奇迹之后,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文明,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为人类政治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期待政策落地:“依法治国已是刀出鞘、弹上膛”

在很多网友看来,四中全会公报之所以那么振奋人心,不仅是因为它指明了建立法治国家的大方向,更重要的是它明确提出了多个法治领域的具体改革措施,让人感觉到厉行法治“是动真格的”。

新浪微博网友“投石问津”说:“依法治国已是刀出鞘、弹上膛,在政策上、方针上、战略上做出了明确指示,接下来是各部门、各行业、各个人——特别是法律人在各自的权限内健全法治思维、厉行法治建设、维护法治权威,为法治化做出看得见的成绩、能衡量的贡献、摸得着的价值,跬步至千里!”

同样,在大部分网友看来,蓝图绘就、号角吹响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仅要写在文件里,更要落在实践中。

“全会提出,依法治国,重在落实,有了大的方向,有了好的政策只是第一步,落实才是关键,让老百姓看到党和政府言必信,行必果,才能够长治久安,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网友“良心9999”说。

在新华网“发展论坛”讨论区,网友“guxiaolan”这样留言: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实施法律时,必须杜绝“有法不依、违法不纠、双重标准执法”等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无论是在微博、微信,还是在SNS网站或是门户网站的论坛讨论区,网民们在表达信心与憧憬的同时,更将目光转向了法治建设的具体领域,期待看到好的政策、新的举措早落实、快落实、真落实。

自觉尊重法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

人民网强国论坛上,一位叫作“xy大漠飘雪”的网友在他的论坛帖中这样写道:“中国在法治国家建设上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当前中国法律法规体系还存在漏洞缺失,社会法治观念还较淡薄,官员权力滥用、国人道德失范时有发生。有法不依,法律意识淡薄是重要的问题。”

如何做到公报里提出的“全民守法”,成为另一个网友们特别关注的话题。

“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普通人也要培养自己的法律观念,根除脑子里的‘人治’意识,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信访不信法’。要敢于使用法律,善于利用法律。”新华网网友“星娃”这样评论。

新浪网友“睦敏新哥”特别留意到公报中提出,要将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评价干部的考核标准。

“依法治国贵在‘治’,这个‘治’字的精髓和灵魂是把公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迫使官员正当行使手中的权力,正确履行法定职责,实现权力和职责的有机统一。官员的法治意识,有利于全社会形成一种自觉守法的风气。”

凤凰网福建泉州的网友“huichong307”留言道:全民守法,要求我们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作判断、出措施,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培养整个社会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

文/新华社记者 罗宇凡 黄小希

(新华社北京10月26日电)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