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港澳台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4年10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占中”对香港经济的损害难以估量
——访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
本报记者 廉 丹

全球经济正处于后危机时代,香港经济本身就面临下行压力,“占中”在这样的情势下发生,对香港经济会造成现实和潜在的影响。为此,经济日报记者专访了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

记者:“占中”已经持续了20多天,对香港经济造成损失不言而喻。如果“占中”继续下去,会对香港经济长远发展,尤其是香港的传统优势产业造成怎样的影响?

梅新育:此次“占中”行动对香港优势产业的影响包括显性和隐性两部分。显性经济成本主要是特区政府为应付行动增加的开支、香港股市下跌蒸发的市值、餐饮零售旅游行业在国庆黄金周损失的营业收入等项目。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教授雷鼎鸣测算认为,从国庆节前夕“占中”爆发至7日,香港损失已达3500亿港元;“占中”每拖延一天,这类显性损失只会更多。倘若“占中”升级,香港为之付出的显性经济成本还会永久性无法挽回。

特别是航运和转口贸易,是香港起家之本,在香港制造业基本消亡之后,航运和转口贸易在香港实体经济部门中所占地位就更加突出。2012年特区的73465亿港元外贸总额中转口贸易就占33755亿港元,相当于当年香港GDP的179%,如果这部分经济活动遭受显著干扰,对香港经济的打击创巨痛深。而且,股市下跌蒸发的市值很大一部分可望日后反弹恢复,航运和转口贸易的损失则是永久性的。

更重要的是“占中”行动对香港经济带来的隐性损失,也就是因此而损失的机会,香港居民、特别是香港青年赖以安身立命和向上流动的机会。这些年来层出不穷、愈演愈烈的骚乱使香港损失了多少机会难以计算。可以看到的是,随着泛民阵线的活跃,这些年来香港特区每年实际经济增长率不仅大大低于内地,大大低于整个亚洲新兴市场,也明显低于与其直接竞争的新加坡,在遭遇金融危机时波动性则更强(参见图表)。而本来,背倚增长迅猛、早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年按购买力平价算经济规模已经超越美国的祖国内地,其他情况相同,作为自由港和内地门户的香港经济表现应该明显优于新加坡才对。由于发生“占中”行动,今年香港的经济增长率恐怕还会进一步从3字头下跌至2字头。

记者:“占中”会不会对两地经济交流与融合造成影响?

梅新育:“占中”行动对香港的损害在与内地经济一体化方面表现得特别突出。希望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会实现持续跨越式发展的后发国家和地区可谓多矣,能够修成正果者微乎其微,大多数这样的经济体在经历了一时的“起飞”之后就因为人力和土地等要素成本猛涨、资产泡沫急剧膨胀而迅速丧失竞争力,而此时由于发展时间太短还来不及积累起自主经济升级的实力。相比之下,上世纪70年代末广东全面走上开放经济之路时,珠三角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泰、马等东南亚国家;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贸易大国,广东则是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珠三角发展水平堪比中等发达国家,是海外市场上生气勃勃的新兴投资者。同是奉行出口导向增长模式,为什么“珠三角”能够实现连续三十年的持续高增长而其他绝大多数这样做的后发国家和地区不行?关键原因之一在于广东不是一个独立国家,而是泱泱大国的一个省,因此能够源源不断得到来自其他省区劳动力、销售和投资市场的供给,从而有效地遏制了成本过快上涨和资产泡沫过度膨胀,得以在越来越大的生产规模上长久保持并增强国际竞争力;最终待到全国都出现成本明显上涨而有可能危及单一的价格竞争力时,已经经历了足够的发展时间,积累起了足够的实力自主开展经济升级。

香港本来就是作为中国内地经济门户以转口贸易起家,在中国内地遭受来自东西方阵营全方位封锁时充分利用了其因此而凸显的中国对外窗口地位,改革开放后又抓住时机向“珠三角”和更广大内地转移出口导向制造业而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飞跃。但近20年来,对比“珠三角”,香港的经济升级不太理想,资产泡沫膨胀难以承受,国际竞争力相对下降;之所以如此,不能不归因于与内地一体化不足。这个问题不是源于中央政府和内地社会排斥,而是源于香港社会比较普遍存在的意识误区,这种意识误区过度强调香港的高度自治和与内地的不同,以至于在很多地方要刻意与内地区隔。回归之后多少年来,赴港澳内地客倘若没有开通移动港澳漫游业务,带的内地手机一过深圳关口就没有信号;在澳门很多地方则仍然可以收到珠海的信号并正常使用。

记者: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如何利用内地经济起飞的机会实现自身发展?

梅新育:香港要充分利用内地经济起飞的机会,要缓解成本过度上涨趋势,要便利香港老人在内地养老以缓解香港的问题,要为港人在内地发展和吸引内地人才扎根香港、献身香港发展,需要积极主动参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但上述这种刻意区隔的心态,使得上述许多必要的对接工作做起来都磕磕碰碰。而一些貌似保护港人机会的做法,也大大提高了香港的成本,降低了香港的效率,最终是压缩了港人发展的空间。

以限制内地蓝领劳动力为例。根据我在港珠澳大桥工地调研所见,现在香港建筑行业劳动效率比内地企业低很多。在地基处理中做排水板,同样是熟练工,内地中交集团熟练工每小时完成60个,香港熟练工每小时只完成20—30个,工资却比内地工人高得多,结果就是港珠澳大桥香港负责段单位长度造价是内地方的3.5倍至4倍。如果香港劳动力市场对内地开放范围不仅包括高级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也包括合适部门的蓝领劳动力,必能缓解香港服务价格上涨和成本上升压力,提高香港蓝领劳动环节工作效率,最终有助于整个香港经济效率提升。港人不要以为对内地劳动力更大程度开放是抢夺港人饭碗,恰恰相反,这样能给港人在香港、内地乃至海外创造更多饭碗。作为自由港,香港只有在更大范围内充分发掘利用内地和全世界优势,才能铸造香港经济的效率优势,才能为香港居民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