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10月22日电 记者吴凯、通讯员金懿从上海海关获悉: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实施已满一个月。这项改革旨在落实国家战略、促进长江经济带地区经济协同发展,由海关总署统一部署,自9月22日起在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合肥5个海关率先启动。
长三角地区五个海关通过建立区域通关中心,构建统一的申报平台、风险防控平台、专业审单平台和现场作业平台,形成一体化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改革实施一个月以来,系统运行平稳,现场业务有序开展,各海关、各业务条线间的联系配合顺畅,跨关区协作机制逐步成熟。
据悉,首月共申报一体化报关单261万余票,其中企业选择在上海海关申报166万余票,在南京海关申报53万余票,在杭州海关申报8万余票,在宁波海关申报31万余票,在合肥海关申报19000余票;区域审单中心专业审结报关单近8万票,占报关单总量的3%,其中上海分中心审结4万余票,南京分中心1万余票,宁波分中心2万余票,三大分中心外转至杭州海关90票,合肥海关12票。专为一体化改革设立的应急协调中心共受理内外部咨询268条。
为更加便利企业,上海、宁波海关还研究实施了放行电子化,对采用一体化通关模式的货物,企业可仅凭海关电子放行信息办理货物验放手续,口岸通关效率进一步提高。区域审单分中心间进行广泛的业务交流与沟通,实现系统操作、作业规范和业务标准的“三统一”。各海关根据业务特点调整并统一区域工作和加班时间,科学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增加了双休日、节假日的人力保障,确保了区域内业务通关的顺畅。
根据海关总署的部署,待长三角的通关一体化运作平稳后,将逐步有序推广至整个长江经济带所属的南昌、武汉、长沙、重庆、成都、贵阳和昆明海关,使长江经济带海关“十二关如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