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周 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0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 鼓
□ 贾雄伟

骑行过辽宁省柳城镇与台子镇交界的“三十三道弯”,看见烟波浩渺的燕山湖,挺拔青葱的芦苇草,撒欢高叫的白野鸭,以为艰苦的行程已过,可以在被烈日烤过的树荫下歇歇脚了。可指向山南的路标牌却告诉我,目的地北四家子乡还在山的另一侧,于是对自己说,翻过和缓的山丘,说不定又是别样的风景。

路是新修的,10米宽,平平坦坦,沿着山势崎岖,顺着沟岔伸展。柏油没有晒得开裂、黏稠,因为走路的行人实在太少。几分钟听见一辆摩托车的嘟嘟声,让我惊叹自己的幸福与勇气。在路上,我可以左冲右突地乱骑,可以因为光线向右而逆行在左路的树影下乘凉。阳光太毒了,山坡太多了,人们都被行路的艰苦和正午的毒阳吓住了,待在屋里搓麻、看电视。我看见横穿马路的山兔子,它蓬松的皮毛油滑光洁,奇货可居;长长的耳朵高高竖起,听风窍语;灰色的身形优美矫健,卧立自如,貌似停留了好几十秒。

我回头一望碧绿的燕山湖和湖中危峰俏立的万福岛,宛若画中仙境,妙不可言。燕山湖是万树丛中精心镶嵌的翡翠,是峰峦叠嶂里昼夜闪亮的珍珠。万福岛是翠中刺绣,壁上光斑,缥缈可闻钟声,浩荡可迎客船。横河子小学坐落在山腰处、马路边,墙外是密密麻麻的庄稼,墙内是蓬勃生长的野草,一杆红旗高傲地飘在半空,烈烈舒展,艳过骄阳。孩子们放假了,校门却敞开着,沉静而安详。这是路不拾遗的好地方,我羡慕孩子们上学时天天可以居高临下,天天可以饱览湖色山光,望断雁雀落霞……

路边是山沟,山沟里有人家。我看见炊烟袅袅飘来,乡亲们鱼贯进入一户绿树掩映、青砖青瓦的人家,白云深处,喜气盈盈。路边的小树树冠还未长开,树身纤细而结实,树叶碎碎念念,做无风的摇摆。小树与油路一齐伸展、铺开,似未成年的村姑,水灵却腼腆,给我半身微凉。

走着走着,看见路灯了。一排排纤细的路灯高挑而绅士,笔直的灯杆上刷着雪白的油漆,光洁而不刺眼;银色的灯架闪耀着金属的光泽;灯泡用的玻璃是通透的,厚而不污,庄而不拙。路灯是现代化的产物,是村庄走向文明和富庶的标志。传统的村落不是工业文明的弃儿,她被技术和人们的需要所解构,其脱胎换骨的蜕变与转型伴随着艰难,也洋溢着欢乐。我与沿路商店老板攀谈,他姓刘,是村委会的会计。他告诉我此处是谢杖子村,北四家子乡所辖,是一个文化事业繁荣的好地方。一个开铲车的小伙子每年春节搭功夫搭钱组织乡村春晚,搅得男女老少心花怒放,谁都想跃跃欲试。我说这里山峦叠翠,植被种类丰富,植株茂密。刘会计解释说,因为邻近大凌河,井水并不深,往年十多米就能抽上水来了,今年困难些,但山上有一口备战井,自家井水吃着费劲,打备战井里的水就方便容易些。“老百姓靠天吃饭,路油、车通、灯亮、饱暖、快快乐乐就是小康生活了。”老刘感慨道。我问他谢杖子上朝阳市怎么走,老头仙人指路般给我引出前面开阔的行程,从他经营的小超市里,我购得两瓶汽水、两瓶冰镇可乐。此时正值中午12点,我一边浅啜一边听他讲述。其间两辆货车呼啸而过,没看见有老乡进去买货。

谢杖子村其实是在马路底下的山沟里。老刘择其势在路上握住商机、开店筑房置业。一走近这里,我就听见沟里传来阵阵铿锵的鼓声,有韵律,有节拍,鼓点欢快,越敲越响。老刘说,村里的文化广场就要建完了,太阳能路灯亮到后半夜两三点钟,老百姓敞敞亮亮地在上面扭秧歌、跳舞蹈,兴高采烈,忘了回家。打工的年轻人回来了,在家憋不住,大中午的也要乐一乐,所以就打鼓敲锣,好一番动静。我把好奇而惊喜的目光投向坡下的沟里,鼓声渐近,人声渐远,歌声袅袅,车行野壑,亦如桃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