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0月15日讯 记者薛志伟报道:记者从今天召开的全国国际道路运输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交通运输部将深化与相关部委的全面合作,以实现通关便利化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提高国际道路运输互联互通水平和服务能力,促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
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运输司司长刘小明表示,在跨境运输中,国际道路运输具有门对门、点到点、短平快的优势,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1年中国政府签订首个中外汽车运输协定至今,我国已与周边国家签订了44个双边、多边汽车运输条约。至2013年底,我国与毗邻的11个国家的70对边境口岸开通了287条客货运输线路,线路总长度近4万公里,年过客量、过货量达600万人次和3000万吨以上。过去10年,我国与周边国家贸易额中的约30%依靠国际道路运输完成。
尽管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我国国际道路运输依然存在统筹规划不够、口岸基础设施不配套、管理体制不顺、市场培育不充分等问题,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经贸大国的地位不相称。而实现边贸和边境地区跨越式发展、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推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等,都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国际道路运输发展。
为此,交通运输部将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国际道路运输发展,加强国际道路运输合作的统筹规划,带动区域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形成国际物流大通道。同时将努力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健全口岸管理相关部门协同机制,促进形成“边防检查+海关+检验检疫+运输管理”的陆路口岸通关模式,在合理合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简化办理流程,实现各口岸管理部门对出入境车辆信息的共享。
在此基础上,交通运输部将促进国际道路客货运输稳步发展。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我国与周边国家间便捷畅通的公路、场站及口岸管理设施网络。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清理和规范收费,研究建立国际道路运输线路开发和运营亏损补贴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