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0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韩国:构筑开放型产业体系
本报驻首尔记者 杨 明
韩国某企业研发的焊接机器人。
本报驻首尔记者 杨 明摄
别开生面的机器人足球比赛。
本报驻首尔记者 杨 明摄

韩国政府很早就认识到机器人产业对于带动本国产业升级、撬动世界制造业格局的重要作用,将其作为国家战略产业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韩国机器人产业保持了非常强劲的增长速度,截至2013年,在整体机器人产业中占据最大份额的制造业机器人领域,以出厂台数计算,韩国已排名世界第4位。未来韩国政府将积极鼓励各行各业加快与机器人产业的融合,形成开放型的产业生态系统,并通过全球合作扩大海外市场的占有率。

从模仿改良到掌握核心源头技术

韩国机器人产业胎动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1978年现代汽车从日本丰田引进了首台多点焊接机器人,韩国产学界在没有政府支援的情况下,开始了针对机器人的自行研发,并在1984年开发出首台垂直关节型弧面焊接机器人。

在汽车、半导体产业不断发展的带动下,韩国政府认识到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对于提升制造业自动化的关键性作用,加大了相关的扶持力度,使得机器人产业到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已奠定了自身的产业基础。1997年的金融危机给韩国的机器人产业带来了巨大冲击,政府支援和研究开发都基本中断,LG、大宇和起亚等大企业也都撤出了机器人产业。但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也给了中小企业难得的发展空间,在1997年至2001年5年间,总共诞生了121个专门从事机器人研发和生产的相关企业。

进入21世纪后,IT产业的急速扩张促使韩国政府对机器人产业的支持呈现出规模化和系统化的特点,产业资源部、信息通信部、科技部等部门都相继制定了针对机器人研发的相应支持举措。2008年首部机器人产业的相关法案《智能机器人开发及普及促进法》正式出台,2009年又推出了首个智能机器人开发五年规划。

五年规划的实施给韩国机器人产业带来了质的飞跃。2009年韩国机器人产业的生产规模为10202亿韩元(约合58.6亿人民币),但在短短两年之后就突破了2万亿韩元大关,2013年的统计数值为22210亿韩元,较2009年增长1倍以上。出口方面,出口占总生产比重由2009年的9.7%增长到了2013年的30.6%,出口额也由965亿韩元增加到7376亿韩元。产业发展对就业的带动也很明显,仅产业内的从业人数5年间就由5068人增加到了11478人,而销售规模超过100亿韩元的企业数也由20个增加到了47个。目前,韩国机器人产业对比美国的技术差距已由2009年2.5年缩小到了2013年的1.8年,而在纳米级搬运机器人系统和高密度革新制造工程用机器人系统领域,韩国已经掌握了世界领先的核心技术。

扩大产业外延 抢占国际市场

为进一步加快机器人产业前进的步伐,韩国政府于今年颁布了第二个智能机器人开发五年规划。和2009年将大部分重点放在建立产业架构、培育产品开发和推广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相比,第二个五年规划更侧重于将技术与其他产业相融合,通过扩大产业外延,在国内外创造新需求和新市场。

新的五年规划提出了三大目标。一是构筑开放型机器人产业生态体系,扩大国内机器人市场规模,到2018年突破7万亿韩元,比2013年增长3倍以上。二是强化国际合作和出口竞争力,抢占海外市场,到2018年实现出口额2.5万亿韩元。三是提高专门从事机器人产业的企业数量和规模化,到2018年企业数超过600家,销售规模增长2倍以上。

为此韩国政府将通过四方面举措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包括:选择具有国际先导性大型研发课题重点推进,反应多样化社会需求,强化零部件领域研发,提高机器人研发综合实力;推动机器人技术向制造业、服务业等其他产业扩散,战略性提高机器人普及,强化全球合作;引导需求企业和其他产业大企业对机器人产业加大投资,加强认证标准国际化,以中小企业为中心培育机器人专门人才,形成开放型机器人产业生态体系;充实机器人产业内研发生产合作,扩大与其他产业间的跨领域协作,协调地域机构间的作用,构筑名副其实的泛国家机器人产业融合网络。

然而,由于近两年韩国经济持续低增长,对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最近一份针对机器人行业企业的调查显示,有超过58%的企业认为初期投资不足是行业发展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因此如何引导跨行业大企业和海外投资进入韩国机器人行业,将是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