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初汇率并轨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长期单边走强,到2013年底,中间价较并轨初期累计升值43%。2014年初,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和交易价连创1994年并轨以来新高。然而,正当市场惊呼人民币汇率即将进入5时代之际,自2月中旬尤其是3月17日新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一改单边走势,呈现有涨有跌的双向波动。
人民币汇率趋向均衡合理是双向波动的宏观基础。过去较长时期特别是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加速升值的逻辑,并非是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而是因为我国国际收支的主要矛盾已经从外汇短缺转为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增长过快。2007年,以货物贸易顺差为主的经常项目顺差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最高达到10.1%。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内需、调结构、减顺差、促平衡”,从2010年开始经常项目顺差占比回落到国际认可的合理标准以内,2013年为2.0%,2014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1.8%。这显示人民币汇率趋向均衡合理,人民币对外不存在大幅升贬值基础的观念正逐渐深入人心,汇率升值预期也日益弱化。自2013年起,虽然境内外人民币汇率重现升值压力,但远期市场却逐渐出现美元对人民币升水,即未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这主要与本外币利差有关,不知不觉中,境内外汇市场已逐渐趋近于利率平价理论所反映的成熟外汇市场运行状态。
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微观市场条件也日趋成熟。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发达经济体纷纷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全球低利率、宽流动性,中国也深受其影响。2010年以来,除2012年资本项目出现少量逆差外,其他年份资本项目已超过经常项目成为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储备增加的主要来源。2013年,该比例分别为36%和64%。2014年一季度,经常项目顺差只有70亿美元,资本项目顺差却达到940亿美元,跨境资本净流入对当期国际收支顺差的贡献率达到93%。人民币汇率走势受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越来越偏离商品价格属性,而更多具有类似股票、债券等资产价格的属性,心理预期、价值重估等非流量、非交易因素对汇率的影响加大,决定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影响因素更加复杂。
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将会成为新常态。一方面,尽管现在人民币汇率出现了波动,但是影响跨境资本流动的基本面因素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就业、物价这些主要的经济指标都保持在年度预期目标范围。下一步,我国政府将继续按照“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思路,着力增加有效供给,不断满足新增需求,注意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这将有利于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市场普遍认为,现在人民币汇率是双向波动而非趋势性变化,市场主体减少结汇、增加购汇的财务运作是适应性调整而非市场恐慌。但另一方面,国内国际上还有很多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在我国经常项目收支趋向平衡、人民币汇率接近均衡合理水平的背景下,跨境资本流动有进有出、人民币汇率有涨有跌的双向波动将会经常发生。
积极管理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风险。2014年3月新汇改的实践表明,当人民币汇率趋向均衡合理后,随着汇率形成市场化程度提高,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是有可能的。外贸进出口顺差不代表人民币必然升值,本外币正利差也不表示利差交易必然成立。为此,境内机构应该改变单边预期和单向操作的惯性,树立正确的汇率风险意识,积极管理汇率双向波动的风险。面对汇率走势的不确定性,应该养成对冲外汇敞口风险的习惯,而不是以主观臆断替代市场操作。同时,还应该正确认识汇率避险工具的作用,不能把汇率避险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基于实际贸易和投资背景对外汇敞口进行适度套保,提前锁定收益或者成本,然后集中精力做好主业。
(作者为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暨学术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