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几年前被断言“技术性破产”,到如今资产和利润大幅增长,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在这一过程中,大型商业银行在稳定我国金融体系、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期,如何保证大型银行的稳健经营、成功转型,关系到实体经济发展所需金融服务的供给。针对如何推进大型商业银行改革与转型的新思考、新思路、新举措等方面问题,日前,在中国建设银行成立60周年之际,建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洪章接受了《经济日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包括建设银行在内的大型商业银行财务状况根本好转,经营实力稳步提升,服务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和能力显著提高。对此,您感受最深的有哪些?
王洪章:感受最深主要有这样几方面。一是始终依靠党的坚强领导是发展之魂。60年来,建设银行始终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断创新,在向商业银行转轨的进程中勇于变革。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已经结出了累累硕果,包括建设银行在内的我国金融业整体抗风险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有力地维护了我国的金融稳定,促进了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二是始终恪守服务使命是发展之本。包括建设银行在内的大型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是我国金融稳定和服务的关键。60年来,建设银行积极适应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求,积极将信贷资源向重点行业、地区倾斜,投向民生、“三农”、小微企业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等,加大对廉租房、公租房、棚户区改造的支持力度,满足实体经济对多样化金融服务的需求。
三是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是发展之源。建行60年的改革发展实践,一条重要经验就在于不断转变自身的发展方式,不断运用新思维、新方法、新技术,持续进行理念创新、业务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使建行在复杂的经营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进而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是始终瞄准国际一流是发展之要。从20世纪50年代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热潮中诞生成长,到80年代改革开放的浪涛里发展壮大;从90年代市场化进程中的商业化转轨,到21世纪初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成功上市及上市后的转型发展,建设银行一次次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正是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建设银行始终稳健地走在了银行业的发展前列。
记者:新一轮经济改革对金融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大型商业银行如何贯彻落实?
王洪章:一是要继续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向,以金融改革来促进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二是进一步明确战略方向,坚定持续推进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经营。充分发挥建行公司治理、战略规划、经营策略、人才和IT等方面优势,通过持续创新,不断丰富传统业务和新兴业务的服务产品、拓宽服务形式,向社会提供最佳服务。三是增强解决制约全行发展的突出问题的能力。包括风险控制、客户基础和信贷文化、增长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四是调动全行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的积极性。要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以发展检验改革,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及时解决,用实践检验改革成果,并持续推动改革深化。五是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底线,适应宏观政策。
记者:目前,国内不少大型商业银行都加快转型步伐。建行也以五年规划为基础,进一步明确了“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的转型发展目标。确立这样的发展战略是出于怎样的思考?
王洪章:建设银行的发展战略始终与国家经济金融战略紧密相连。2011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发展复杂多变,国际经济金融格局不断调整,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金融改革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建设银行已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面对挑战,全行上下深刻认识到,只有加快转型和不断创新发展,才能跟上形势变化的步伐。建行党委提出了“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的发展战略,目前正在着手进行新一轮的改革设计与布局,全力推动转型发展,着力打造核心竞争优势,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以“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战略为主线,有助于银行进行系统性的转型与再造,加快向综合性银行集团、多功能服务、集约化发展、智能银行、创新银行的转型。这是“以客户为中心”和服务经济实体的必然选择,也是契合国家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提炼升华,更是通向现代先进银行的必由之路。要把战略转型落实好,必须认真履行国有大行的社会责任,加快建设、改革和转型,服务好实体经济。因此,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战略执行力,做到全面考核、压力均等,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进一步搞好建设银行的战略、发展、改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