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9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向全产业链拓展盈利空间,借助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扩大影响——
动漫期待动起来
本报记者 孙潜彤

我国动漫衍生产品产值仍低,看似热闹的动漫产业,总体营业利润率仅为7.72%。

“我们需要培育一批能够真正走出去、有文化影响力和感染力的动漫形象、动漫产品。”中国动画学会会长余培侠语重心长。

整合可能是出路

向全产业链拓展盈利空间,这是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超出动漫领域的大动作。马年春节档获得约2.5亿元票房的《熊出没之夺宝熊兵》,就是该企业的动漫主打作。其沈阳分公司副总经理李军伟介绍说,动画片《熊出没》塑造的经典卡通形象已经衍生出了一系列创意文化产品,成为华强方特欢乐世界主题公园的热销主打。公司在数字游戏、数字影视产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并成功向海外输出。目前世界上只有3家主题公园做到了这样的项目输出。

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能学迪斯尼,即使做到华强这一步也不容易。想做大做强,必须对现有过多过滥的动漫企业进行整合。

有限的政策扶持要向拳头产品倾斜,不能按分钟数撒芝麻盐。正像奥飞动漫收购“喜羊羊”和韩国“倒霉熊”所发出的信号,拥有优秀动漫内容和强大创意制作能力的动漫企业正在成为战略投资者热衷收购的优质标的。大型企业通过资源整合延伸产业链,通过集团化来构建动漫产业生态体系,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新媒体是“快”机遇

借助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扩大影响的动漫模式正被市场广泛借鉴。《我叫MT》、《十万个冷笑话》等微动画的走红,特别契合了网络时代青年人群的观看需求。腾讯、新浪、百度爱奇艺、盛大、淘米等互联网企业的投资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电信运营商的加盟,让一贯“差钱”的动漫产业迎来了互联网的春天。包括海尔等传统家电企业、万达等房地产企业,都不同程度地涉足动漫产业。

在“内容动画片”遭遇卖片难、卖价低,音像图书授权走低和衍生商品授权难以入市,面临整体困局的同时,带有极强广告色彩的“产业动画片”却格外红火。近年来,大量玩具、网游、服装、日化企业大举进入动画片制作领域,以此带动商品销售。将动漫数字制作技术和网络传播技术所创造的技术红利迅速转换成为先进生产力和利润收益,正在颠覆以往慢吞吞的动漫产出模式。

“内容为王”仍须坚持

很多动漫从业者非常反感“快餐”、“速成”这样的字眼,在他们看来,无论怎样的高科技,也改变不了动漫产业“内容为王”的本质。一直在手绘漫画领域悉心耕耘的满江红动漫公司总经理纪大海就认为,动漫内容高于传播形式,动漫形象能够深入人心,并适合打造成动漫衍生品,不仅因为画工和造型上的精巧美观,更是靠扎实的故事和创意打动人心。这也是当下中国动漫业所缺乏的。不能图快图利就降低品位去迎合市场。当前,受功利思想的影响,网络动漫领域存在着低俗文化流行的现象。这些新兴动漫业态和传播渠道尚未得到有效监督,以致大量低俗色情动漫内容钻了空子。

中国动漫产业做强的标志不仅是输出产品,更要重视价值观的溢出效应。沈阳鲁迅美术学院教师张璇说,如何用好“画笔加鼠标”,让中国的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发扬光大,这是需要“慢思考”的大问题。中国动漫产业的又一春,是值得期待的。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