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9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兴边富民扮美壮乡
本报记者 金 晶

“民族工作无小事。必须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局长 黄 坚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那梭镇那钦村马蹄小组瑶寨,有一片专门为村民小组建的住房,每户面积为72平方米。小组63户300多名瑶族群众从2009年起,陆续分批次搬入这片新居。以前这里容易发生山体滑坡,每年汛期一到,村民们就要扶老携幼搬到村外临时安置点,汛期过去后才能回家。自从搬进新居,他们的生活踏实多了,心也踏实多了。而此事最终能促成,背后是防城港市防城区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局长黄坚和同事们的不辞辛苦。

8个小时,是许多人一天工作的时间,而这仅是黄坚步行往返瑶族聚居点调研在路上所需的平均时间。每到达一个村子,黄坚顾不上休息就开始一家家了解瑶族群众生活情况,倾听群众意见。她多次深入峒中、那良等边境一线乡镇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实地考察,收集边境乡镇、村屯基础设施情况,编写了防城区瑶族聚居点情况调研报告,为各级、各部门对防城区做好民族工作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为使民族资金真正惠及广大少数民族群众,黄坚积极主动争取项目资金,共争取到上级安排防城区国家少数民族发展资金4480万元,还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几年来得到其他系统投入3000多万元。民族和边境地区交通设施、人畜饮水等项目的建设实施,进一步改善了民族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状况,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维护了民族团结。

多年来,黄坚带领防城港市防城区民族和宗教事务局积极发展兴边富民特色产业项目,在育苗、养殖、培训等方面,重点支持火龙果、金花茶、优质白石崖茶等特色产业发展。几年下来,防城港第一个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金花茶现代育苗和种植基地雏形初现。今年上半年,就有14.3万株金花茶基地化育苗发放到当地农户手上。此外,他们引导群众种植优质白石崖茶的面积也达到了240亩。这些兴边富民的特色产业改善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人们的幸福指数。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