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公正办理每一个具体案件,才能让百姓看得见、听得懂、摸得着法律的脉搏,感受到公平正义。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代理审判长邱波法官,就是这样一个让公众信服的法官。
在15年法院工作中,邱波独立承办和审理了近400件大要案,无一错案,无一被上级法院改判或发回。他先后获得北京市“首都政法先锋”、北京法院“模范法官”等称号,被誉为“铁案法官”。
坚守信仰 铁笔写正义
曾经轰动京城的“黑纸变美元”案是一起涉外大要案。被告人分别来自两个国家,法庭的每一句询问,都必须经过两名翻译分别译成两种语言。两国大使馆还要求每周会见一次被告人,当时作为书记员的邱波天天忙于审判事务性工作。然而再琐碎的细节,他都安排得井井有条。连续六天的庭审结束了,邱波不仅一字不落地记满了200多页的庭审笔录,甚至还准确无误地对每名被告人的陈述进行了归纳和小结,没有出现丝毫的闪失。
正是一次次这样的经历,让邱波真正悟出了“国家形象”和“法律尊严”这两个词的分量。北京法院因其独有的区域特点,大案要案及新类型经济犯罪案件不仅相对集中,同时,如何圆满审理这些案件往往成为全国法院的“风向标”,许多案件的判决书也都可能成为全国法院审理类似案件的范例和标杆。
这些年,邱波先后撰写了近400份判决书,每一份都思路清晰、逻辑缜密、适用法律准确、说理充分,多次在院里作为优秀判决书进行展评。其中“蒙京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判决书还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两评查优秀法律文书”。
勇于担当 敢啃“骨头案”
对于刑事法官来说,要办大要案首先要具有超强的“抗压能力”。
2008年底,刚当上审判员的邱波,就接手了号称“国内保险业第一大案”的审理工作。案子还未开庭,某财经类杂志就已将案发的全过程进行了报道,各种猜测和质疑随之喧嚣尘上,专家意见也纷纷占据了各大媒体和网站的头条。该案中130亿元财务账目的复杂流向,公诉机关指控的3亿元涉案资金如何定性?邱波深感肩上担子沉重。
最初的一个多月,邱波不看电视不看报纸也不上网,拒绝一切外界干扰,确保自己独立思维。当案件圆满审结后,各种臆断和猜测也随之消散。“每一个职业,都需要一种使命和责任来支撑;每一代人,都应当有自己的‘担当’。一个法官的担当,就是大案要案面前不退缩,疑难复杂案面前不逃避。”邱波说。
在审理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受贿系列案过程中,邱波先后奔赴北京、上海、太原等地100多家银行,冻结关联赃款赃物等资产近30亿元,仅审理报告就撰写了10余万字。案子宣判后,媒体这样评价邱波:众声喧哗中,邱波并没有被左右,他服从了一名法官内心的呼唤!
尊崇本真 注重“证据链”
在邱波审理过的刑事大要案中,有多名被告人被依法判处重刑,但也不乏有被定罪免刑,甚至被无罪释放。邱波说:“刑事案件事关被告人的自由和生命,要办‘铁案’,就必须让每一个证据都开口说话。”针对大要案的特点,他提出“一线三极致”工作法,在刑事审判实践中发挥了很好的效果。
法律是无情的,但公正却是有温度的。被告人韩某因犯抢劫罪被一审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二审时,邱波了解到韩某作案时刚满18岁,父母离异,从小缺少家庭温暖和正确教导才误入歧途。邱波亲自到韩家所在社区走访,了解到韩某平时懂礼貌、不惹事,并无违法违纪现象。韩某的抢劫行为虽是重罪,但在共同犯罪中确有酌予从宽处罚的情节,完全具备进行社区矫正的条件。最终,经过合议庭评议,韩某被改判为缓刑。宣判后,邱波亲自将韩某领出看守所,在外等候的亲属激动得泪如雨下。
法官邱波,就是用个个铁案,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并赢得了“铁案法官”这一神圣与光荣的称号!
文/席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