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9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通博物苑
和张謇握握手
□ 江志伟

南通博物苑是中国人独立创办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

博物馆之旅,是该去被誉作“中国第一博物馆”的南通博物苑看看的。去那里和中国博物馆之父张謇握个手,也便成为我秋游的首选之地。

位于江苏省南通市东南濠河边的南通博物苑,是由我国近代著名的民族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于1906年1月14日创建的,是目前保存下来的中国最早创办的博物馆。张謇是清末状元、钦定翰林院修撰,维新变法失败后,看到改革无望,便毅然回乡,从事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实践。张謇历经艰辛,创办大生纱厂,开垦淮南盐场滩涂,建立大生资本集团,经过后半生三十多年的奋力拼搏,将南通由一个落后封闭的县城建成我国近代工业的基地之一。

南通博物苑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以南、北、中三馆为主体建筑群。整个博物苑内分设四个陈列馆,分别陈列自然、历史、美术、教育四部分文物与标本。苑内文物、标本主要来源于各地人士和寺院的捐赠与授予,余皆张謇的个人收藏。2005年是南通博物苑的百年苑庆,也是我国博物馆事业的百年庆典,中国邮政还特地发行了一套《南通博物苑》纪念邮票。为迎接百年苑庆,由两院院士、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和何玉如总工设计了新馆,总建筑面积为6330平方米。

走进南通博物苑,我揣摩着老先生百多年前的创办初衷。高悬于南馆月台门旁的一副楹联,或许就是“张謇为什么要建博物馆”的权威答案。上联“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出自《孟子·滕文公》,意为设立“庠序学校”,是为了教育,而教育的目的则在于使人懂得做人的道理。下联“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出自《论语·阳货》,说的是,孔子勉励学生读《诗经》因其近处有助于侍奉父母,远处能够报效国君,还可以多读些自然生物的知识。张謇选用这两句名言,就是明示自己“以为学校之后盾”的心愿,实现他教育兴国、教育兴业的抱负。为此,他将博物苑归属于通州师范学校管理,后来又归农校管理。

我好奇这里为何叫“博物苑”而不叫“博物馆”。楷书篆刻的“博物苑”三个大字,砌在博物苑的北馆后墙上,是由张謇亲笔书就的。原来张謇在当初规划博物馆时,不仅在室内陈列文物标本,还在室外饲养禽鸟,开辟花坛花圃,广植树木,并安排有假山、池沼及亭台楼榭等园林设施,形成一个既有博物馆又兼有动物园、植物园以及传统园林的优美组合。现代博物馆与古典园林相结合,室内陈列与室外活体展示并举,既有民族特色又有科学内涵,这是张謇的一个创举,也是南通博物苑的一大特色,所以张謇将其取名为“博物苑”而不是“博物馆”。

从馆藏的四万多件藏品中,可以感受到老先生的乡土情怀与良苦用心。那些独具南通地方特色的展品,不仅有海安青墩新石器时代出土的石器、陶器、玉器和骨角器以及汉代的煎盐工具盘铁,还有1973年南通市出土的晚唐青瓷皮囊式壶,明万历年间南通名医陈实功特制研药用具——“陈若虚记”瓷乳钵,扬州八家的李方膺的画和近代刺绣家沈寿的绣品,在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到。抗日战争时南通一带反清乡斗争的文献、手稿、武器和烈士遗物,张謇的手迹、文献及其创办大生纱厂、盐垦以及文化教育事业方面的食物和历史图片。

这位末代状元用创办近代工业来实践实业兴国的理想,更用这座南通博物苑,圆了科教兴国的梦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