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要求抑制高碳行业过快增长,推动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52%以上。
本报北京9月19日讯 记者顾阳报道:《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今日正式发布,这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首个国家专项规划。
《规划》共分11章、46个小节,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及对中国的影响、明确了2020年前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导向,并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影响等方面提出了政策措施和实施途径。
《规划》提出,中国将确保实现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和13亿立方米的目标。
在国务院新闻办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联合国气候变化领导人峰会将于9月23日在纽约召开。上述规划在峰会前发布,正是中国主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尽力推动峰会取得成功,展现积极负责任大国形象的一个实际行动。
据悉,中国政府于2009年明确了到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截至2013年,中国碳排放强度已下降28.56%,相当于减少了2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达到9.8%,森林蓄积量已提前完成增加13亿立方米的任务,达到20亿立方米。
解振华表示,目前距2020年还有6年时间,中国进一步把已经公布的这些目标纳入到中长期发展规划中,这说明中国政府有决心、有信心确保2020年之前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实现。
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要求抑制高碳行业过快增长,推动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52%以上。此外,中国还将采取包括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快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和开发力度,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大力开发风电、推进太阳能多元化利用、发展生物质能等举措,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
《规划》提出,到2020年,将建成150家左右的低碳产业示范园区、创建1000个左右的低碳商业试点、开展1000个左右的低碳社区试点。同时推动低碳产品推广,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控排,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示范工程。在制度方面,中国将加快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制定不同行业减排项目的减排量核证方法学,并研究与国外碳排放交易市场衔接。
不过,由于调结构、转方式任务艰难,“十二五”前3年中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情况仍不容乐观。对此,解振华表示,今年1至9月份,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约5%,单位GDP能耗下降4.2%,均高于预期目标,“如果按照目前的力度推动节能减排,‘十二五’目标是能够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