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华融”)引入美国华平集团、高盛集团、中信证券国际有限公司等8家战略投资者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国华融将与战略投资者在资产管理、投资银行、金融租赁等业务以及风险管理、内控制度建设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中国华融此次引入战略投资者,是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有益探索,也是其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实践。
立足主业 盘活存量
中国银监会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6944亿元,较去年末增加1023亿元,已超2013年全年992亿元的不良贷款增加规模;不良贷款率1.08%,较2013年末增长0.08%。在上证所举办的中报业绩发布会上,多家银行也均表示,今年下半年的银行资产质量仍不乐观。
在商业银行为不良资产担忧的同时,以不良资产处置为主业的资产管理公司却迎来发展的最佳时机。
截至2013年末,中国华融累计收购、管理和处置政策性不良资产原值6800多亿元,商业化收购不良资产原值3458亿元。2013年,资产经营管理业务实现收入97.44亿元,同比增长96%。公司紧紧抓住不良资产包市场供给增加的有利时机,在公开市场竞得不良资产包76个,同业占比接近40%。
据了解,资产经营管理业务是中国华融的核心主业,也是中国华融的传统优势业务,是中国华融在实践中为政府解难、为企业解困、为金融机构解围的利器。
“资产经营管理业务不仅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优势领域,也是中国华融作为国家金融‘安全网’和‘稳定器’的使命所在。”中国华融董事长赖小民表示,通过收购金融机构不良资产,能够快速降低其不良资产率,提高其风险资产处置效率,调整其资产结构;通过综合运用债务重组、资产整合、问题企业重组等手段,化解债务人流动性风险,盘活其存量资产,修复企业信用,在不增加社会信贷总量的情况下,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通过“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有机融合,维护地方经济社会秩序和金融秩序稳定。
据业内专家介绍,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成立了华融、信达、东方、长城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承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剥离出的不良资产。2007年前后,4家公司全面完成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任务,开始业务转型。
中国华融自2009年回归不良资产经营主业以来,形成了“存量+增量”、“收购+处置”、“收购+重组”等系列业务创新模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中国华融已经拥有银行、证券、信托、期货等多个子公司。据赖小民介绍,中国华融的特色是,向企业、政府、客户、市场提供资产经营管理、银行、证券、信托、租赁、基金等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发展成为国有大型金融控股集团。
提升能力 防控风险
赖小民认为,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国金融业面对的情况日益复杂,可以总结为“一增、一降、一紧、一窄、一冒泡”。他解释,“一增”,是银行业风险增大,不良率显著上升;“一降”,是指受互联网金融等冲击,银行业存款类负债业务显著下降;“一紧”,是指商业银行在双重压力下收缩资产业务,金融市场流动性显著趋紧;“一窄”,是指利率市场化和流动性压力推升资金成本,企业客户盈利普遍下降,使利差空间进一步收窄;“一冒泡”,是指在经济下行背景下各领域集聚的风险在“冒泡”。
在这种背景下,资产管理公司如何切实防范和化解风险?
据赖小民介绍,目前中国华融已逐步建立了与集团管控相适应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组织架构:董事会负责制定和完善集团统一的风险管理政策;高级管理层负责把董事会风险管理政策落实到主要经营风险的分项管控目标和战略规划上;监事会负责对公司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通过在董事会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和高级管理层设立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委员会;构建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强化风险管理“一把手”责任制,建立首席风险官和风险总监制度,并逐步建立垂直管理体系,促进风险总监的独立性和专职化。
这只是中国华融风险管理的整体架构变革的一个方面。而赖小民提出的风险管控“四个转变”,即由粗放式风险管控向精细化风险管控转变、由项目风险管控向集团风险管控转变、由偏重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转变、由屡查屡改向切实加强流程管控转变,则完整解释了中国华融对风险管理的全面认识。
根据实际情况,2013年中国华融建立了市场分级风险管理体制,认真研究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和货币市场变化,采取限额监控、压力测试等有效措施,控制因市场利率变化而引起的利率风险,采取交易账户监测、压力测试和风险预警等有效措施,控制因资本市场变化而引起的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价值变化的风险。
为了加强公司头寸管理,多渠道补充资金来源,中国华融去年首次成功发行120亿元金融债券,2014年在香港成功发行15亿美元境外债,同时通过同业拆借融入短期资金,建立了公司稳定的多元化资金来源,有效改善了公司负债结构,增强了风险抵御能力。
稳健的经营带来了优良的业绩。今年1月至6月,中国华融集团拨备前利润总额118.04亿元,各项业务指标均符合监管要求,核心指标优良稳定,继续在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保持领先地位。
转型创新 践行责任
除了传统金融不良资产收购处置外,中国华融还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开展问题企业和问题项目的收购处置、企业和行业的并购重组等综合化服务,履行好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
《中国华融2013年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信息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华融累计对505户大中型国有企业实施债转股,涉及金额1096.42亿元。其中,在2013年,中国华融推动了首钢新钢股权退出、航空动力股权重组等重大项目的实施,通过债务重组减轻国有企业债务达上千亿元,有力推动了债转股企业的发展。
在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方面,中国华融充分发挥综合金融服务商的优势,大力开拓惠及民生、引领创新的重点项目,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公司成立以来,与地方政府共开展合作项目近3000个,涉及企业3000多家,累计投放金额2200多亿元,其中,仅2013年就开展项目900余个,涉及企业1400多家,投放资金800多亿元。
“中国华融在拓展业务的同时,大力推进公共设施、公用事业等民生项目,加大回馈社会的力度。”赖小民介绍,2013年,中国华融重庆分公司携手华融湘江银行以投行业务中表外融资的形式为重庆铜梁金龙公司融资3亿元,用于项目道路建设及管网配套设施安装等服务公共设施建设,推动了重庆市城区城乡统筹建设项目的快速发展。华融租赁以节能环保、惠及民生的公用事业为重点服务领域,积极发展公交、水务等专业领域租赁业务。2013年共投放民生工程项目151个,金额158.53亿元,比上年增长19.17%,占总投放额的55.30%,同比上升5.91个百分点。
2013年,中国华融对定点扶贫已经10年的四川省宣汉县投入扶贫资金330万元,设立中国华融助学扶贫基金,支持当地中国华融示范幼儿园、山区学校机井、留守儿童之家等7个项目,近年来累计捐资达到1360万元。公司还捐资200万元建设湖南凤凰县“华融湘西民族学校”,支持江西、甘肃、新疆等分公司对贫困乡村和小学捐资数十万元。
“2014年,中国华融将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发展主基调,紧紧围绕‘引战、上市、提质、控险’中心任务,推动公司实现战略性转型,打造‘治理科学、管控有序、主业突出、综合经营、业绩优良’的一流资产管理公司,用更强的企业实力,履行更大的社会责任。”赖小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