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这一年,时时刻刻‘在刀尖上行走’,急重病患特别多。”来自天津的援藏医生、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丁青县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苗振立这样向记者描述自己的援藏生活。
“在刀尖上行走”的苗振立没有辱没使命:他用温暖的鲜血谱写了藏汉情谊的感人乐章,他用手上的缝合线编织了民族团结的美好画卷,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高原上的“好门巴”(好医生)。
苗振立关键时刻冲在前、顶得上,用精湛的技术守护病人的生命与健康。受传统习俗影响,不少藏族妇女医疗保健意识薄弱,加上医疗技术落后,孕期常合并心脏病、肝炎、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分娩成了横亘在她们面前的一道“鬼门关”。去年11月18日晚,一名生命垂危、急需抢救的孕妇被送到丁青县人民医院。苗振立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到,患者情况危急,须立即手术。但这家医院既没有血库和稳定的血源,也缺乏子宫切除经验,做这个手术需冒极大风险。而如果按照惯例将病人转到昌都地区人民医院,最快也要八九个小时,病人很可能坚持不了这么长时间。
正当大家举棋不定时,苗振立果断地说,“立刻手术,我来做。”经过简易手术台上4个小时的抢救,病人终于得救了。苗振立术后坦言当时的条件下自己并无绝对把握,“但又不能眼睁睁放着病人不管,救人是医生的使命。”
今年4月10日晚6时,35岁的藏族妇女扎西央吉因产后大出血被送到丁青县人民医院,处于休克状态的扎西央吉面色苍白,脉搏、呼吸微弱,需要立即输血1300ml。可医院没有血库,怎么办?
“来,抽我的,我也是B型血。”身处海拔近4000米的高原、已经连续抢救病人4小时的共产党员苗振立果断地撸起了衣袖,“抽满!”常规容量200ml的血袋被满满地输入了250ml。几个小时后,扎西央吉苏醒过来,血压逐步恢复,各项生命体征都有好转。一直在急诊室守着的苗振立这才放下心来。
去年8月份,苗振立自愿来到雪域高原。为了战胜高原反应,他拒绝乘坐医院安排的班车,坚持走路上下班。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他的体力已基本能够胜任手术需要。
高原上出诊多,因天气寒冷,苗振立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有时疼得连楼都上不去,他就用绷带绑紧关节减轻痛苦;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号码向患者和医生公开,碰到危重病人,随叫随到。
西藏地广人稀,藏族同胞看病不便。苗振立就利用下乡义诊的机会,向藏区群众宣传医疗健康知识,尤其向妇女宣传科学分娩知识,通过实际病例广泛传播现代医学知识和健康理念。
苗振立获得“全国对口支援西藏先进个人”殊荣后表示,“我还要努力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