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8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相关富民工程启动以来,广西百色的合同种植面积逐年增长——
田七“回家” 农民发家
本报记者 童 政
自去年9月“田七回家”工程全面启动以来,广西百色市已种植田七1万亩,其中育苗2900多亩,示范2500多亩。预计到今年年底,百色田七在田总面积将达3万亩以上。图为广西田林县平塘乡六池村弄生屯农民王福上正在打理自家的田七。
吴倩倩摄

站在广西百色田林县一处海拔1000多米的山顶,记者看到,云雾缭绕处有连片的黑色遮阴棚。据介绍,那是平塘乡六池村弄生屯的田七种植基地。

王福上是弄生屯的农民,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田七棚里忙碌着。“田七生长对温度、湿度都有严格要求。种植田七投入高、产出高、风险也高。”王福上掀起帘子,把记者迎进大棚里。

“百色两翼山区很多地方适合种田七,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田林、靖西等地就种植田七,效益很好。”弄生屯田七种植基地负责人吴义雄说,上世纪70年代,仅靖西的田七种植面积就超过万亩,到了80年代,田七更成为百色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百色也一度成为“田七之乡”。

关于后来百色田七产业没落的根由,众说纷纭。没有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抗风险能力弱、种植技术落后等,被认为是主要原因。

“种植一亩田七成本3万元左右,3年后会有6万至7万元产出,收入可观,而且云桂交界非常适合种植田七。”3年前,云南某药企公司老总的话让前去考察的百色有关负责人眼前一亮。

结过多次考察和反复论证,2013年,百色市制定了“以市场为导向,政府积极引导,引进龙头企业,发展订单田七”的总体发展思路,全面启动“田七回家”工程。

田七种植成本高,销路曾是种植户的心病。百色实施订单模式种植田七,给种植户吃了“定心丸”。百色同中恒集团签订了建设5万亩田七种植基地的合作协议,并签订了稳定的购销合同。

“跟着公司种田七,有技术指导,销路也不愁。”王福上以前一直种植油茶、八角。去年田七种植基地在村里建起后,他就到基地打工,学习种植技术。

边学边种,今年王福上拿出家里的4亩山地种了田七。在王福上的田七子条种植大棚内,田七子条已经出花。“由于技术上控制得好,成活率在90%以上,这一批花能有10多斤,好的可以留种了。”王福上说。

实施“田七回家”工程以来,百色市成立了田七产业发展核心技术组,通过打造一支包括院校教授、当地土专家和植保专家等在内的专家团队,重点攻坚田七种苗繁育、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难点,不断强化技术支撑。

去年开始,百色福地金融投资有限公司的工作组一直奔走在百色田间地头。福地金融董事长黄炳建介绍说,他们专门成立了田七种植项目融资服务领导小组,分片区对接12个县(区)的田七种植户,优化业务流程,为种植户融资担保开“绿灯”,做到项目优先调查、计划优先安排、服务优先保障、资金优先安排,放宽担保条件,为百色“田七回家”工程提供了精细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支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